非对称高墩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反应分析与减震措施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2 桥梁的震害 | 第8-10页 |
1.2.1 桥梁震害的教训 | 第9-10页 |
1.3 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 | 第10-11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1-13页 |
1.4.1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 桥梁抗震理论基础 | 第13-21页 |
2.1 桥梁抗震设防原则 | 第13页 |
2.2 地震波简介 | 第13-14页 |
2.3 地震波的选取 | 第14-15页 |
2.4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15-21页 |
2.4.1 静力法 | 第16页 |
2.4.2 反应谱法 | 第16-19页 |
2.4.3 时程分析法 | 第19-21页 |
3 结构动力性能分析 | 第21-35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1-22页 |
3.2 分析软件简介 | 第22-23页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3.4 桥梁固有振动分析 | 第25-28页 |
3.5 固有振动分析结果 | 第28-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反应谱分析 | 第35-59页 |
4.1 反应谱输入 | 第35-38页 |
4.2 地震作用的组合问题 | 第38页 |
4.3 反应谱分析结果 | 第38-42页 |
4.4 桥墩高度对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42-58页 |
4.4.1 结构计算模型 | 第42-45页 |
4.4.2 四种计算模型地震响应 | 第45-53页 |
4.4.3 四种计算模型地震响应内力比较 | 第53-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线性时程分析 | 第59-71页 |
5.1 本文选取的地震波 | 第59-60页 |
5.2 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 | 第60-64页 |
5.3 谱分析与时程分析结果比较 | 第64-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6 减隔震分析 | 第71-85页 |
6.1 减隔震技术的工作机理 | 第71页 |
6.2 减隔震系统的组成 | 第71-72页 |
6.3 几种常见的减隔震装置 | 第72-77页 |
6.4 减震分析结果 | 第77-8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7.1 结论 | 第85页 |
7.2 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