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相关概念阐析 | 第20-23页 |
2.1.1 帮扶中心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 | 第20-22页 |
2.1.2 服务型政府 | 第22-23页 |
2.2 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系 | 第23-24页 |
2.2.1 理念价值的相通性 | 第23-24页 |
2.2.2 目标达成的关联性 | 第24页 |
2.3 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 | 第24-28页 |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2.3.2 激励理论 | 第25-26页 |
2.3.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评估 | 第26-28页 |
第3章 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实证分析 | 第28-36页 |
3.1 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概况 | 第28-31页 |
3.1.1 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基本情况 | 第28-31页 |
3.1.2 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基本特征 | 第31页 |
3.2 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3.2.1 考核理念滞后 | 第32-33页 |
3.2.2 考核技术不成熟 | 第33-35页 |
3.2.3 考核结果运用不足 | 第35-36页 |
第4章 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6-42页 |
4.1 文化缺陷 | 第36-38页 |
4.1.1 未能充分贯彻服务型政府理念 | 第36-37页 |
4.1.2 缺乏绩效导向的部门文化 | 第37-38页 |
4.2 制度缺陷 | 第38-40页 |
4.2.1 考核工作缺乏制度规范 | 第38-39页 |
4.2.2 职位分类与激励制度不完善 | 第39-40页 |
4.3 公共部门的特殊性 | 第40-42页 |
4.3.1 多元化以及相互竞争的组织目标难以量化测量 | 第40页 |
4.3.2 绩效产出的公共性难以定量考核 | 第40-42页 |
第5章 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完善 | 第42-54页 |
5.1 革新绩效考核的理念 | 第42-44页 |
5.1.1 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 第42-43页 |
5.1.2 深化法治的制度理念 | 第43页 |
5.1.3 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43-44页 |
5.2 健全绩效考核的制度 | 第44-46页 |
5.2.1 深化绩效考核的法律制度 | 第44-45页 |
5.2.2 完善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 | 第45-46页 |
5.3 优化绩效考核的标准 | 第46-48页 |
5.3.1 明确设置绩效考核标准的原则 | 第46-47页 |
5.3.2 细化绩效考核的内容 | 第47-48页 |
5.4 规范绩效考核方法和程序 | 第48-52页 |
5.4.1 坚持绩效考核主体多元化 | 第50-51页 |
5.4.2 坚持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 | 第51-52页 |
5.4.3 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 | 第52页 |
5.5 落实绩效考核的反馈结果 | 第52-54页 |
5.5.1 强化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 第52-53页 |
5.5.2 考核结果与工作改进相结合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