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农户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1.3.1 互联网借贷概念界定第10-11页
        1.3.2 农户借贷行为特征第11-12页
        1.3.3 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第12-13页
        1.3.4 文献研究述评第13-14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研究重点第14-15页
        1.4.3 研究方法第15页
    1.5 创新点第15页
    1.6 技术路线图第15-17页
2 相关理论概述第17-20页
    2.1 金融抑制理论第17页
    2.2 信贷配给理论第17-18页
    2.3 农户借贷行为的动因和筹资次序理论第18-20页
3 农村互联网借贷现状分析第20-28页
    3.1 农村资金供需现状分析第20-21页
        3.1.1 农村信贷配给较少第20页
        3.1.2 农村资金需求量较大第20-21页
        3.1.3 农村资金供需矛盾加剧第21页
    3.2 互联网借贷在农村的发展现状分析第21-23页
        3.2.1 农村互联网发展条件不断完善第21-22页
        3.2.2 互联网专业借贷平台数量增多第22页
        3.2.3 互联网综合平台业务向农村扩展第22-23页
    3.3 陕西省农村互联网借贷模式分析第23-26页
        3.3.1 翼龙贷模式第23-24页
        3.3.2 宜农贷模式第24-25页
        3.3.3 淘宝花呗、京东白条模式第25-26页
    3.4 互联网借贷在陕西省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第26-28页
        3.4.1 农户对互联网借贷的认知度不足第26页
        3.4.2 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第26页
        3.4.3 相关法律监管不到位第26-28页
4 陕西省农户借贷行为的描述性分析第28-38页
    4.1 数据来源及调研过程第28页
    4.2 农户基本特征描述第28-32页
        4.2.1 受访农户的年龄及性别第28-29页
        4.2.2 受访农户的文化水平第29页
        4.2.3 受访农户的家庭年收入及收入来源第29-30页
        4.2.4 受访农户的家庭年支出及支出用途第30-31页
        4.2.5 受访农户的耕地面积及承包土地规模第31-32页
    4.3 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描述第32-33页
        4.3.1 受访农户的上网情况第32页
        4.3.2 受访农户通过互联网平台购物情况第32-33页
        4.3.3 受访农户对互联网借贷方式的了解情况第33页
        4.3.4 互联网企业进村宣传情况第33页
    4.4 农户借贷情况描述第33-38页
        4.4.1 受访农户借款需求及借款满足程度第33-34页
        4.4.2 受访农户借款用途第34-35页
        4.4.3 受访农户借款规模第35页
        4.4.4 受访农户借款期限第35-36页
        4.4.5 受访农户借款渠道及借款利率第36-38页
5 农户使用互联网借贷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8-50页
    5.1 模型选择第38-39页
    5.2 研究假设第39-41页
    5.3 变量赋值及统计性描述第41-43页
    5.4 计量模型结果与分析第43-47页
        5.4.1 决策方程估计结果分析第43-45页
        5.4.2 数量方程估计结果分析第45-46页
        5.4.3 双栏模型综合结果分析第46-47页
    5.5 边际效应计算第47-50页
        5.5.1 决策方程模型边际效应分析第48-49页
        5.5.2 数量方程模型边际效应分析第49页
        5.5.3 双栏模型综合边际效应分析第49-50页
6 相关政策建议第50-53页
    6.1 政府角度建议第50-51页
    6.2 互联网平台角度建议第51-52页
    6.3 农户角度建议第52-5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7.1 主要观点第53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62页
附录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寿险资金运用及其市场风险管理研究--以Z寿险公司为例
下一篇:“巴黎协议”下中国低碳金融交易市场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