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钢管混凝土桁架组合梁桥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2 钢管混凝土桁架组合梁桥特点 | 第11-12页 |
1.3 典型钢管混凝土桁架组合桥介绍 | 第12-16页 |
1.3.1 南海紫洞大桥 | 第12-13页 |
1.3.2 忠县长江公路大桥 | 第13-14页 |
1.3.3 重庆万州大桥 | 第14-15页 |
1.3.4 雅西高速公路干海子大桥 | 第15-16页 |
1.4 钢管混凝土桁架组合梁桥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1 钢管混凝土桁架节点承载能力和疲劳性能 | 第16-17页 |
1.4.2 钢管混凝土桁架整体承载能力 | 第17-18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2章 桥梁设计方案和全桥模型建立 | 第19-27页 |
2.1 桥梁设计方案 | 第19-22页 |
2.1.1 结构形式 | 第19页 |
2.1.2 主梁构造 | 第19-20页 |
2.1.3 钢和混凝土组合桥面板 | 第20-21页 |
2.1.4 钢管混凝土桥墩 | 第21-22页 |
2.1.5 全桥施工方案 | 第22页 |
2.2 钢管混凝土杆件模拟 | 第22-24页 |
2.3 桥面板模拟 | 第24-25页 |
2.4 边界条件和施工阶段模拟 | 第25-26页 |
2.5 小节 | 第26-27页 |
第3章 桥梁全桥静力计算分析和验算 | 第27-44页 |
3.1 计算荷载及其组合 | 第27-28页 |
3.1.1 计算荷载 | 第27页 |
3.1.2 荷载组合工况 | 第27-28页 |
3.2 恒载与荷载组合作用下全桥计算分析 | 第28-38页 |
3.2.1 恒载作用计算分析 | 第28-33页 |
3.2.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分析 | 第33-35页 |
3.2.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分析 | 第35-38页 |
3.3 主梁承载能力验算 | 第38-41页 |
3.4 主梁疲劳验算 | 第41-43页 |
3.5 小节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桥梁自振与地震响应计算分析 | 第44-56页 |
4.1 桥梁自振特性分析 | 第44-46页 |
4.2 地震反应谱响应分析 | 第46-51页 |
4.2.1 反应谱输入 | 第46-47页 |
4.2.2 反应谱振型分析 | 第47-48页 |
4.2.3 顺桥向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48页 |
4.2.4 横桥向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48-49页 |
4.2.5 组合作用分析 | 第49-51页 |
4.3 地震时程分析 | 第51-53页 |
4.3.1 地震波输入 | 第51-52页 |
4.3.2 线性时程计算分析 | 第52-53页 |
4.4 钢管混凝土桥墩抗震设防目标验算 | 第53-55页 |
4.4.1 E1地震作用内力分析与验算 | 第54页 |
4.4.2 E2地震作用内力分析与验算 | 第54-55页 |
4.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桥梁详细组合单元模型计算分析 | 第56-75页 |
5.1 空间详细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6-57页 |
5.2 桥面板详细应力分析 | 第57-64页 |
5.2.1 桥面板恒载作用计算分析 | 第58-60页 |
5.2.2 桥面板恒载+活载1计算分析 | 第60-62页 |
5.2.3 桥面板恒载+活载2计算分析 | 第62-64页 |
5.3 下弦节点恒载和车辆作用计算分析 | 第64-70页 |
5.3.1 下弦节点恒载作用受力分析 | 第64-67页 |
5.3.2 下弦节点车辆作用受力分析 | 第67-70页 |
5.4 管内混凝土对下弦节点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分析 | 第70-73页 |
5.5 小节 | 第73-75页 |
第6章 桥面板剪力滞效应分析 | 第75-81页 |
6.1 剪力滞效应 | 第75页 |
6.2 荷载作用应力分布 | 第75-78页 |
6.2.1 纵向应力沿厚度方向的变化规律 | 第76-77页 |
6.2.2 纵向应力沿顺桥向的变化规律 | 第77-78页 |
6.3 剪力滞效应分析 | 第78-80页 |
6.3.1 剪力滞效应横向变化规律 | 第78-79页 |
6.3.2 剪力滞效应纵向变化规律 | 第79-80页 |
6.4 小节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