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医疗保险与不健康行为影响健康结果 | 第15-16页 |
1.2.2 医疗保险与个体不健康行为之间的关联研究 | 第16-19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9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9-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及可能的不足 | 第23-24页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3页 |
1.4.2 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23-24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说 | 第24-41页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4-27页 |
2.1.1 不健康行为的内涵和外延 | 第24-25页 |
2.1.2 医疗保险的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2.2 理论基础及传导机制 | 第27-32页 |
2.2.1 道德风险理论 | 第27-31页 |
2.2.2 传导机制 | 第31-32页 |
2.3 理论假说的提出 | 第32-41页 |
2.3.1 相关理论假设 | 第32-34页 |
2.3.2 个体效用函数及预算约束 | 第34-35页 |
2.3.3 个体效用最大化时不健康行为的最优化选择 | 第35-39页 |
2.3.4 个体不健康行为的期望效用函数 | 第39-41页 |
第3章 医疗保险对不健康行为的因果影响分析 | 第41-55页 |
3.1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第41-46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41页 |
3.1.2 主要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 第41-44页 |
3.1.3 医疗保险参保者与非参保者不健康行为均值差异结果 | 第44-46页 |
3.2 医疗保险对不健康行为的多因素影响研究 | 第46-51页 |
3.2.1 Probit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 第46-48页 |
3.2.2 医疗保险对不健康行为的多因素影响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3.3 医疗保险对不健康行为的单因素影响研究 | 第51-55页 |
3.3.1 Probit模型与倾向值匹配模型的结合 | 第52-53页 |
3.3.2 医疗保险对不健康行为的因果影响分析 | 第53-55页 |
第4章 医疗保险对不健康行为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 第55-64页 |
4.1 健康分组数据分析 | 第55-56页 |
4.2 三种健康水平下医疗保险对不健康行为的影响 | 第56-64页 |
4.2.1 三种健康水平下医疗保险对抽烟行为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2 三种健康水平下医疗保险对过度饮酒行为的影响 | 第58-61页 |
4.2.3 三种健康水平下医疗保险对不经常运动行为的影响 | 第61-64页 |
第5章 医疗保险对不健康行为的动态影响分析:以新农合为例 | 第64-72页 |
5.1 新农合参合者与非参合者不健康行为均值差异结果 | 第64-66页 |
5.2 双重差分模型的建立和运用 | 第66-68页 |
5.3 新农合政策对不健康行为的影响结果 | 第68-72页 |
5.3.1 新农合政策对同一时间内不同样本的影响 | 第70页 |
5.3.2 新农合政策对同一样本在不同时间的影响 | 第70-71页 |
5.3.3 新农合政策对农民不健康行为的动态影响 | 第71-72页 |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72-78页 |
6.1 实证结果分析 | 第72页 |
6.2 短期建议 | 第72-74页 |
6.2.1 适时提高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 | 第73页 |
6.2.2 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对健康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 | 第73页 |
6.2.3 提高公民健康维护意识 | 第73-74页 |
6.3 长期政策 | 第74-78页 |
6.3.1 医保制度设计应以促进主动健康为导向 | 第74-75页 |
6.3.2 医保政策设计应注重精准性 | 第75-76页 |
6.3.3 努力弥合信息不对称 | 第76页 |
6.3.4 开展健康教育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