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应用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原材料分析及沥青再生机理研究 | 第18-34页 |
2.1 依托工程概况 | 第18-23页 |
2.1.1 工程概况 | 第18-19页 |
2.1.2 交通量分析 | 第19-21页 |
2.1.3 路面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 | 第21-23页 |
2.2 再生料原材料分析 | 第23-27页 |
2.2.1 回收料(RAP)分析 | 第23-26页 |
2.2.2 新集料分析 | 第26-27页 |
2.3 沥青再生机理研究 | 第27-31页 |
2.3.1 沥青老化机理 | 第27-29页 |
2.3.2 老化沥青再生机理 | 第29页 |
2.3.3 乳化沥青作用机理 | 第29-31页 |
2.4 路面结构维修方案研究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 | 第34-54页 |
3.1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 第34-36页 |
3.1.1 修正马歇尔试验 | 第34-35页 |
3.1.2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步骤 | 第35-36页 |
3.2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 第36-43页 |
3.2.1 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设计 | 第36-39页 |
3.2.2 确定最佳含水量 | 第39-40页 |
3.2.3 确定最佳水泥用量 | 第40-41页 |
3.2.4 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 | 第41-42页 |
3.2.5 冷再生混合料设计级配性能验证 | 第42页 |
3.2.6 冷再生混合料设计结果 | 第42-43页 |
3.3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 第43-46页 |
3.4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46-52页 |
3.4.1 高温稳定性 | 第46页 |
3.4.2 低温抗裂性 | 第46-47页 |
3.4.3 水稳定性 | 第47-48页 |
3.4.4 收缩性能 | 第48-50页 |
3.4.5 疲劳性能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设再生层路面结构数值分析 | 第54-76页 |
4.1 相关理论 | 第54-58页 |
4.1.1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 第54-55页 |
4.1.2 轴载换算理论 | 第55-57页 |
4.1.3 动力学方程数值求解方法 | 第57-58页 |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8-61页 |
4.2.1 路面结构及参数确定 | 第58-59页 |
4.2.2 车辆接地模型及压强分析 | 第59-60页 |
4.2.3 模型建立及工况设置 | 第60-61页 |
4.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1-75页 |
4.3.1 单轴加载静态分析 | 第61-66页 |
4.3.2 单轴加载动态分析 | 第66-68页 |
4.3.3 双轴加载动态分析 | 第68-70页 |
4.3.4 不同超载率路面动态分析 | 第70-71页 |
4.3.5 不同车速路面动态分析 | 第71-73页 |
4.3.6 汽车制动下路面动态分析 | 第73-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5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工程应用研究 | 第76-100页 |
5.1 铺筑质量检测 | 第76-80页 |
5.1.1 原材料检测 | 第76-77页 |
5.1.2 再生混合料检测 | 第77-79页 |
5.1.3 铺筑路面检测 | 第79-80页 |
5.2 路面结构粘弹塑性车辙分析 | 第80-91页 |
5.2.1 粘弹塑性理论 | 第80-81页 |
5.2.2 时间硬化蠕变模型 | 第81页 |
5.2.3 温度场计算模型建立 | 第81-85页 |
5.2.4 温度场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5.2.5 瞬态温度场下车辙分析原理 | 第87-89页 |
5.2.6 车辙计算结果分析 | 第89-91页 |
5.3 路面结构疲劳寿命预估 | 第91-98页 |
5.3.1 断裂力学理论 | 第91-93页 |
5.3.2 应力强度因子 | 第93-94页 |
5.3.3 裂缝模型(奇异单元) | 第94页 |
5.3.4 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 第94-97页 |
5.3.5 路面结构疲劳寿命预估 | 第97-9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6.1 结论 | 第100页 |
6.2 创新点 | 第100-101页 |
6.3 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附录 | 第104-106页 |
作者简历 | 第106-11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