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悬索桥发展概述 | 第11-17页 |
1.2.1 传统悬索桥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2 多塔连跨悬索桥 | 第13-17页 |
1.3 桥梁结构的风致振动 | 第17-19页 |
1.4 桥梁风工程主要研究手段 | 第19-21页 |
1.5 大跨度多塔悬索桥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5.1 静动力特性研究 | 第21页 |
1.5.2 抖振性能研究 | 第21-23页 |
1.5.3 颤振性能研究 | 第23-24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章 大跨度四塔悬索桥动力特性及参数影响分析 | 第30-48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四塔悬索桥有限元建模 | 第31-35页 |
2.2.1 工程概况 | 第31页 |
2.2.2 结构有限元建模 | 第31-35页 |
2.3 四塔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35-38页 |
2.4 结构关键参数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38-45页 |
2.4.1 主缆矢跨比 | 第38-39页 |
2.4.2 恒载集度 | 第39-40页 |
2.4.3 主梁刚度 | 第40-43页 |
2.4.4 中塔刚度 | 第43-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大跨度四塔悬索桥三维风场模拟 | 第48-67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谐波合成法 | 第49-52页 |
3.2.1 Deodatis谐波合成法 | 第49-51页 |
3.2.2 FFT技术的运用 | 第51-52页 |
3.3 四塔悬索桥三维风场模拟 | 第52-64页 |
3.3.1 风场的简化 | 第52-53页 |
3.3.2 目标谱的选取 | 第53-54页 |
3.3.3 主梁风场模拟 | 第54-60页 |
3.3.4 主塔风场模拟 | 第60-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第四章 大跨度四塔悬索桥抖振时域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67-90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桥梁抖振响应时域分析方法 | 第68-71页 |
4.2.1 时域风荷载处理 | 第68-71页 |
4.2.2 基于ANSYS的抖振时域分析方法 | 第71页 |
4.3 四塔悬索桥抖振响应分析 | 第71-79页 |
4.3.1 主梁断面气动参数 | 第71-73页 |
4.3.2 主梁抖振响应 | 第73-76页 |
4.3.3 主缆抖振响应 | 第76-78页 |
4.3.4 主塔抖振响应 | 第78-79页 |
4.4 四塔悬索桥抖振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 第79-88页 |
4.4.1 气动自激力 | 第79-81页 |
4.4.2 风谱模型 | 第81-83页 |
4.4.3 主梁刚度 | 第83-85页 |
4.4.4 矢跨比 | 第85-86页 |
4.4.5 中塔刚度 | 第86-8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0页 |
第五章 大跨度四塔悬索桥颤振频域分析 | 第90-109页 |
5.1 引言 | 第90-91页 |
5.2 桥梁颤振频域分析方法 | 第91-97页 |
5.2.1 Scanlan自激力模型 | 第91-92页 |
5.2.2 气动自激力在ANSYS中的实现 | 第92-95页 |
5.2.3 机械阻尼的引入 | 第95页 |
5.2.4 基于ANSYS的颤振频域分析方法 | 第95-97页 |
5.3 理想平板简支梁算例 | 第97-101页 |
5.4 四塔悬索桥颤振稳定性分析 | 第101-10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2页 |
6.1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 第109-111页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1-11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