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降水论文

西北地区东部短时强降水特征及预报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短时强降水的区域分布和气候特征第13页
        1.2.2 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形势第13-14页
        1.2.3 短时强降水的环境条件第14-15页
        1.2.4 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技术第15-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第19-23页
    2.1 研究区域第19页
    2.2 资料来源与说明第19-20页
    2.3 研究方法第20-23页
        2.3.1 归一化分析法第21页
        2.3.2 集中度与集中期分析法第21-22页
        2.3.3 气候平均概率法第22-23页
第三章 西北地区东部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第23-39页
    3.1 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时空特征第23-27页
        3.1.1 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第23页
        3.1.2 降水年际变化特征第23-26页
        3.1.3 降水年变化特征第26-27页
        3.1.4 降水日变化和持续时间特征第27页
    3.2 西北地区东部短时强降水时间变化特征第27-30页
        3.2.1 短时强降水年际变化特征第27-28页
        3.2.2 短时强降水年变化特征第28-29页
        3.2.3 短时强降水日变化特征第29-30页
    3.3 西北地区东部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第30-32页
    3.4 西北地区东部短时强降水强度特征第32页
    3.5 西北地区东部短时强降水气候特征第32-38页
        3.5.1 短时强降水气候亚区划分第32-34页
        3.5.2 短时强降水气候概率第34页
        3.5.3 短时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第34-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西北地区东部短时强降水天气分型第39-50页
    4.1 西北地区东部天气形势特征第39-41页
    4.2 各天气型下短时强降水特征第41-44页
        4.2.1 时间特征第41-42页
        4.2.2 空间特征第42页
        4.2.3 区域强降水次数和月气候概率第42-44页
    4.3 短时强降水天气学概念模型第44-48页
        4.3.1 低涡型第45-46页
        4.3.2 低槽型第46-47页
        4.3.3 两高切变型第47页
        4.3.4 西南气流型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西北地区东部短时强降水敏感物理量诊断第50-66页
    5.1 敏感物理量筛选第50-52页
    5.2 敏感物理量说明第52-56页
        5.2.1 大气温湿类指数第52页
        5.2.2 层结稳定度类指数第52-53页
        5.2.3 动力类指数第53-54页
        5.2.4 热力、动力综合类指数第54-55页
        5.2.5 特征高度指数第55-56页
    5.3 敏感物理量阈值确定第56-65页
        5.3.1 戈壁荒漠区第56-58页
        5.3.2 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区第58-59页
        5.3.3 黄土高原区第59-63页
        5.3.4 秦岭以南区第63-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西北地区东部短时强降水预报方法研究第66-84页
    6.1 概念模型识别入型与消空第66-67页
        6.1.1 概念模型识别入型第66-67页
        6.1.2 基于水汽条件消空第67页
    6.2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第67-70页
        6.2.1 二元Logistic回归法第67-69页
        6.2.2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割点改进第69-70页
    6.3 综合多指标叠加模型第70-71页
        6.3.1 综合多指标叠加法第70页
        6.3.2 预报因子选取第70-71页
        6.3.3 预报临界值改进第71页
    6.4 预报效果评估与对比第71-82页
        6.4.1 评估标准第71-72页
        6.4.2 戈壁荒漠区预报效果评估与对比第72-74页
        6.4.3 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区预报效果评估与对比第74-77页
        6.4.4 黄土高原区预报效果评估与对比第77-80页
        6.4.5 秦岭以南区预报效果评估与对比第80-82页
    6.5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第84-88页
    7.1 主要结论第84-86页
    7.2 特色与创新点第86-87页
    7.3 问题与讨论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川县大小俄沟泥石流发育特征与治理工程研究
下一篇:车载探地雷达天线特性分析及其成像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