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县大小俄沟泥石流发育特征与治理工程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泥石流运动机理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泥石流治理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泥石流发育的环境背景 | 第17-25页 |
2.1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2.2 地层岩性 | 第18-19页 |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19-22页 |
2.3.1 地质构造 | 第19-20页 |
2.3.2 新构造运动 | 第20-21页 |
2.3.3 地震 | 第21-22页 |
2.4 重力地质作用 | 第22页 |
2.5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2-23页 |
2.6 气象与水文 | 第23-25页 |
第3章 大小俄沟泥石流形成条件研究 | 第25-35页 |
3.1 地形地貌条件 | 第25-26页 |
3.2 松散固体物质条件 | 第26-33页 |
3.2.1 大俄沟物源条件 | 第28-30页 |
3.2.2 小俄沟物源条件 | 第30-32页 |
3.2.3 泥石流的物源转化关系 | 第32-33页 |
3.3 水源条件 | 第33-35页 |
第4章 大小俄沟泥石流发育特征 | 第35-43页 |
4.1 泥石流沟谷特征 | 第35-36页 |
4.2 大小俄沟流域分区特征 | 第36-40页 |
4.2.1 泥石流形成区特征 | 第36-38页 |
4.2.2 泥石流流通区特征 | 第38-39页 |
4.2.3 泥石流堆积区特征 | 第39-40页 |
4.3 大小俄沟泥石流类型的确定 | 第40-41页 |
4.4 大小俄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和引发因素 | 第41-43页 |
第5章 大小俄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和动力特性 | 第43-58页 |
5.1 泥石流容重 | 第43-45页 |
5.1.1 现场配浆法 | 第43页 |
5.1.2 查表法 | 第43-45页 |
5.2 泥石流流量 | 第45-53页 |
5.2.1 泥石流清水流量 | 第46-51页 |
5.2.2 泥石流设计流量 | 第51-53页 |
5.3 泥石流流速 | 第53-54页 |
5.3.1 泥石流流速 | 第53-54页 |
5.3.2 泥石流中石块运动速度 | 第54页 |
5.4 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 | 第54-55页 |
5.5 泥石流动力特性 | 第55-58页 |
5.5.1 泥石流冲压力 | 第55-57页 |
5.5.2 泥石流弯道超高 | 第57-58页 |
第6章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 第58-79页 |
6.1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 第58-70页 |
6.1.1 危险性评价思路 | 第58-59页 |
6.1.2 危险性评价模型 | 第59页 |
6.1.3 危险性评价指标 | 第59-65页 |
6.1.4 大、小俄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实践 | 第65-66页 |
6.1.5 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实践 | 第66-69页 |
6.1.6 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6.2 危险范围预测 | 第70-77页 |
6.2.1 一次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 | 第70-75页 |
6.2.2 泥石流最大堆积范围预测 | 第75-77页 |
6.3 泥石流危险度分区 | 第77-79页 |
第7章 泥石流治理工程研究 | 第79-106页 |
7.1 既有治理工程评述 | 第79页 |
7.2 防治目标与原则 | 第79-80页 |
7.3 设计工况、参数和标准的确定 | 第80-81页 |
7.4 治理工程方案比选与推荐 | 第81-83页 |
7.4.1 治理工程方案比选 | 第81-82页 |
7.4.2 治理工程方案推荐 | 第82-83页 |
7.5 治理工程方案设计 | 第83-106页 |
7.5.1 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 第83-85页 |
7.5.2 治理工程分项工程设计 | 第85-106页 |
结论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