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编组站仿真平台构架及相关理论分析 | 第17-35页 |
2.1 编组站仿真平台构架 | 第17-20页 |
2.1.1 仿真平台软件整体结构 | 第17-18页 |
2.1.2 仿真平台岗位设置及模拟作业分析 | 第18-20页 |
2.2 编组站系统及其作业分析 | 第20-30页 |
2.2.1 编组站站型与车流关系分析 | 第20-23页 |
2.2.2 编组站作业过程分析 | 第23-28页 |
2.2.3 到发线运用分析 | 第28-29页 |
2.2.4 作业冲突及疏解 | 第29-30页 |
2.3 编组站作业计划的编制 | 第30-34页 |
2.3.1 编组站作业计划的类型 | 第30-31页 |
2.3.2 编组站阶段计划的编制 | 第31-33页 |
2.3.3 阶段计划各内容关系分析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阶段计划编制模型的构建 | 第35-47页 |
3.1 模型建立的前提 | 第35-36页 |
3.1.1 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 | 第35-36页 |
3.1.2 基本参数描述 | 第36页 |
3.2 配流约束的建立 | 第36-38页 |
3.3 解体、编组约束的建立 | 第38-40页 |
3.3.1 解体约束 | 第38-39页 |
3.3.2 编组约束 | 第39-40页 |
3.4 接发车约束的建立 | 第40-45页 |
3.4.1 接车约束 | 第40-42页 |
3.4.2 发车约束 | 第42-45页 |
3.5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45页 |
3.6 模型适应度分析 | 第45-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模型求解分析 | 第47-55页 |
4.1 遗传算法简介 | 第47-50页 |
4.1.1 遗传算法简介 | 第48页 |
4.1.2 遗传算法的基本过程 | 第48-50页 |
4.2 阶段计划编制模型算法设计 | 第50-54页 |
4.2.1 算法基本规则制定 | 第50-52页 |
4.2.2 算法步骤设定 | 第52-53页 |
4.2.3 算法分析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解编方案确定下计划自动编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70页 |
5.1 阶段计划编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55-56页 |
5.1.1 数据读取/导入功能 | 第55-56页 |
5.1.2 数据输出功能 | 第56页 |
5.1.3 性能要求 | 第56页 |
5.2 阶段计划编制系统设计 | 第56-64页 |
5.2.1 数据处理模块基本原理 | 第57-59页 |
5.2.2 数据计算模块基本原理 | 第59-62页 |
5.2.3 系统循环设计 | 第62-64页 |
5.3 系统程序介绍 | 第64-69页 |
5.3.1 操作介绍 | 第64-67页 |
5.3.2 系统测试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