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一、智能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 第10页 |
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蓄力发展物联网及智能物流业 | 第10-11页 |
三、我国需要发展智能物流业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一、智能物流研究 | 第13-14页 |
二、产业链研究 | 第14-16页 |
三、智能物流产业链研究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 第17-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整体分析框架 | 第18页 |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18-20页 |
一、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19-20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4页 |
一、物联网 | 第20-22页 |
二、智能技术 | 第22页 |
三、智能物流业 | 第22-24页 |
四、产业链 | 第24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一、产业链理论 | 第24-25页 |
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5-26页 |
三、产业组织演化理论 | 第26页 |
四、自组织理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智能物流产业链演进的动力和路径 | 第28-46页 |
第一节 智能物流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 第28-30页 |
一、智能物流业的特征 | 第28-29页 |
二、智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智能物流产业链演进的动力机制 | 第30-34页 |
一、利益机制 | 第31-32页 |
二、自组织演化机制 | 第32-33页 |
三、创新动力机制 | 第33页 |
四、外部机制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企业不同决策方式下智能物流产业链利润分析 | 第34-37页 |
一、博弈论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34-37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37页 |
第四节 智能物流产业链的自组织协同演化模型 | 第37-44页 |
一、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状态变量分析 | 第38-40页 |
二、协同演化模型的建立 | 第40-44页 |
三、序参量分析 | 第44页 |
第五节 智能物流产业链演进的路径 | 第44-46页 |
一、产业自组织 | 第44-45页 |
二、政府政策引导 | 第45页 |
三、行业协会服务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智能物流业发展现状 | 第46-56页 |
第一节 智能物流业的发展概况 | 第46-49页 |
一、境外智能物流业发展概况 | 第46-48页 |
二、我国智能物流业发展概况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智能物流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我国智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50-56页 |
一、我国智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0-53页 |
二、我国智能物流业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第53-56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智能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56-64页 |
第一节 德国智能物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 第56-58页 |
一、德国智能物流业发展概况 | 第56页 |
二、德国发展智能物流业做法及先进经验 | 第56-58页 |
第二节日本智能物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 第58-61页 |
一、日本智能物流业发展概况 | 第58页 |
二、日本发展智能物流业做法及先进经验 | 第58-61页 |
第三节 台湾地区智能物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 第61-64页 |
一、台湾地区智能物流业发展概况 | 第61-62页 |
二、台湾地区发展智能物流业做法及先进经验 | 第62-64页 |
第五章 促进我国智能物流产业链发展的对策措施 | 第64-82页 |
第一节 我国智能物流产业链演进的环境分析 | 第64-66页 |
一、行业前景 | 第64页 |
二、竞争态势 | 第64-65页 |
三、技术选择 | 第65-66页 |
第二节 我国智能物流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环节:信息化服务平台模式创新 | 第66-75页 |
一、智能物流业的几种服务平台模式 | 第66-68页 |
二、现有智能物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模式存在的不足 | 第68-69页 |
三、我国智能物流业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 | 第69-70页 |
四、智能物流平台的功能设定 | 第70-72页 |
五、我国智能物流业平台未来发展构想 | 第72-75页 |
第三节 我国促进智能物流产业链发展的具体措施 | 第75-82页 |
一、完善产业规范,促进智能物流产业链优化发展 | 第76页 |
二、转变发展理念,拓展智能物流产业链 | 第76页 |
三、立足全局发展,引导智能物流产业链结构升级 | 第76-77页 |
四、开展跨国合作,提升智能物流产业链发展竞争力 | 第77-78页 |
五、提高信息化程度,降低智能物流产业链成本 | 第78页 |
六、整合上下游资源,促进智能物流产业链一体化 | 第78-79页 |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智能物流产业链活力 | 第79页 |
八、保护数据信息安全,保障智能物流产业链稳定运作 | 第79-80页 |
九、建立法律法规,完善智能物流产业链监督机制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个人简介 | 第96-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