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6页 |
数学符号表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宽带无线专网系统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 宽带无线专网物理层主要技术简介 | 第18-24页 |
1.2.1 物理层时频资源结构 | 第19-21页 |
1.2.2 物理层上下行共享信道 | 第21-23页 |
1.2.3 物理层自适座调制编码技术 | 第23-24页 |
1.3 机器学习简介 | 第24-25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宽带无线专网上行共享信道链路及性能研究 | 第27-52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上行共享信道总体链路 | 第27-30页 |
2.2.1 发射端链路 | 第27-29页 |
2.2.2 接收端链路 | 第29-30页 |
2.3 上行共享信道关键技术研究 | 第30-39页 |
2.3.1 CRC生成和码字校验比特添加 | 第30-31页 |
2.3.2 码块分割和子块校验比特添加 | 第31-32页 |
2.3.3 信道编码 | 第32-34页 |
2.3.4 速率匹配 | 第34-37页 |
2.3.5 码块级联 | 第37页 |
2.3.6 加扰 | 第37页 |
2.3.7 调制 | 第37-38页 |
2.3.8 DFT预编码 | 第38页 |
2.3.9 物理资源分配及映射 | 第38-39页 |
2.3.10 SC-FDMA符号的产生 | 第39页 |
2.4 上行传输方案选择 | 第39-43页 |
2.5 上行共享信道性能分析 | 第43-51页 |
2.5.1 上行仿真场景1 | 第45-47页 |
2.5.2 上行仿真场景2 | 第47-49页 |
2.5.3 上行发射场景3 | 第49-5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宽带无线专网下行共享信道AMC研究 | 第52-77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下行共享信道总体链路 | 第52-54页 |
3.2.1 发射端链路 | 第52-53页 |
3.2.2 接收端链路 | 第53-54页 |
3.3 下行共享信道AMC方案 | 第54-59页 |
3.3.1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案设计 | 第54-55页 |
3.3.2 AWGN信道下SNR与CQI映射关系 | 第55-56页 |
3.3.3 等效SNR的获取 | 第56-59页 |
3.4 CQI与下行调制编码方案 | 第59-66页 |
3.4.1 下行共享信道物理资源计算 | 第60-63页 |
3.4.2 下行调制编码方案中TBS的选择 | 第63-65页 |
3.4.3 CQI映射到调制编码方案 | 第65-66页 |
3.5 下行共享信道非自适应与AMC性能分析 | 第66-76页 |
3.5.1 下行非自适应仿真场景1 | 第68-70页 |
3.5.2 下行非自适应仿真场景2 | 第70-72页 |
3.5.3 下行非自适应仿真场景3 | 第72-74页 |
3.5.4 非自适应方案与自适应方案性能比较 | 第74-7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宽带无线专网下行共享信道基于KNN算法的AMC研究 | 第77-90页 |
4.1 引言 | 第77页 |
4.2 常见监督学习分类方法 | 第77-83页 |
4.2.1 神经网络 | 第78-81页 |
4.2.2 K近邻算法 | 第81-83页 |
4.2.3 算法比较 | 第83页 |
4.3 基于KNN算法的AMC理论分析 | 第83-84页 |
4.4 KNN法自适应方案 | 第84-89页 |
4.4.1 训练数据的获取 | 第84-86页 |
4.4.2 等效SNR映射为CQI | 第86-88页 |
4.4.3 KNN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案性能分析 | 第88-8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90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