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2章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概述 | 第11-16页 |
2.1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2.1.1 善意取得的概念 | 第11页 |
2.1.2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概念 | 第11-13页 |
2.2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法理学基础 | 第13页 |
2.3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目的 | 第13-14页 |
2.4 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逻辑条件 | 第14-16页 |
第3章 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 第16-26页 |
3.1 不动产转让人无权处分 | 第16-20页 |
3.1.1 无权处分的含义 | 第16页 |
3.1.2 无权处分的相关学说 | 第16-20页 |
3.2 不动产受让人善意 | 第20-23页 |
3.2.1 动产的善意取得与不动产的善意取得中善意的区别 | 第20-21页 |
3.2.2 不动产善意取得中对于善意的判断标准 | 第21-23页 |
3.2.3 对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排除方式 | 第23页 |
3.2.4 不动产善意取得中的时间判断 | 第23页 |
3.3 不动产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 第23-25页 |
3.3.1 关于合理的价格的判定 | 第24页 |
3.3.2 关于价格的实际支付 | 第24-25页 |
3.4 不动产登记 | 第25-26页 |
第4章 国外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相关法律研究 | 第26-31页 |
4.1 英美法系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 | 第26-27页 |
4.2 大陆法系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 | 第27-29页 |
4.2.1 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持肯定态度的国家 | 第27-28页 |
4.2.2 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持否定态度的国家 | 第28-29页 |
4.3 国外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1页 |
第5章 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 | 第31-39页 |
5.1 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5.1.1 对于动产与不动产的具体适用未做区分 | 第31页 |
5.1.2 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5.1.3 当事人间相互法律关系存在不明确的状态 | 第32页 |
5.2 对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2-39页 |
5.2.1 对动产取得与不动产取得进行区分 | 第32-35页 |
5.2.2 对不动产登记制度进行完善 | 第35-36页 |
5.2.3 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予以明确 | 第36-39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