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3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7-8页 |
| 二、研究领域 | 第8-9页 |
| 三、资料收集 | 第9-11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四家音乐批评实例 | 第13-55页 |
| 第一节 儒家音乐批评 | 第14-39页 |
| 一、孔子的音乐批评 | 第15-27页 |
| 二、孟子的音乐批评 | 第27-32页 |
| 三、荀子的音乐批评 | 第32-39页 |
| 第二节 墨家音乐批评 | 第39-42页 |
| 第三节 道家音乐批评 | 第42-51页 |
| 一、老子的音乐批评 | 第43-45页 |
| 二、庄子的音乐批评 | 第45-51页 |
| 第四节 法家音乐批评 | 第51-55页 |
| 一、韩非子音乐批评 | 第51-54页 |
| 二、商鞅的音乐批评 | 第54-55页 |
| 第二章 先秦时期音乐批评的认识特点 | 第55-81页 |
| 第一节 儒家对音乐的肯定——从“礼”出发 | 第55-60页 |
| 第二节 道家对“人为之乐”的否定——从“自然”出发 | 第60-64页 |
| 第三节 墨家对音乐的否定——从“实利”出发 | 第64-66页 |
| 第四节 法家对音乐的否定——从“法制”出发 | 第66-69页 |
| 第五节 先秦时期音乐批评的比较分析 | 第69-81页 |
| 一、老子与孔子 | 第69-75页 |
| 二、荀子与墨子 | 第75-81页 |
| 第三章 对先秦时期音乐批评的美学反思 | 第81-95页 |
| 第一节 先秦时期音乐批评的音乐美学基础解析 | 第81-89页 |
| 一、儒家的人生伦理 | 第81-83页 |
| 二、道家的辩证思维 | 第83-85页 |
| 三、墨家的功利主张 | 第85-87页 |
| 四、法家的反智主义 | 第87-89页 |
| 第二节 对先秦时期音乐批评的评述 | 第89-95页 |
| 一、先秦时期儒、墨、道、法音乐批评古人观 | 第89-90页 |
| 二、先秦时期儒、墨、道、法音乐批评今人观 | 第90-92页 |
| 三、先秦时期儒、墨、道、法音乐批评本人观 | 第92-95页 |
| 结语 | 第95-99页 |
| 一、音乐批评与音乐美学的内在联系 | 第95页 |
| 二、以音乐批评史的维度进行研究 | 第95-97页 |
| 三、音乐批评理论探讨的意义所在 | 第97-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