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四、研究假设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一、情绪表达冲突 | 第13-15页 |
(一)情绪表达冲突的定义 | 第13页 |
(二)情绪表达冲突的心理结构 | 第13-14页 |
(三)情绪表达冲突的测量 | 第14-15页 |
二、主观幸福感 | 第15-18页 |
(一)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主观幸福感的理论 | 第16页 |
(三)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 第16-18页 |
三、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以及灾难化 | 第18-20页 |
(一)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以及灾难化的定义 | 第18页 |
(二)认知情绪调节理论 | 第18-20页 |
(三)认知情绪调节测量方法 | 第20页 |
四、领悟社会支持 | 第20-23页 |
(一)社会支持的定义 | 第20-22页 |
(二)社会支持的作用 | 第22页 |
(三)社会支持的测量 | 第22-23页 |
五、情绪表达冲突、灾难化、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第23-26页 |
(一)情绪表达冲突与主观幸福感 | 第23页 |
(二)情绪表达冲突与灾难化 | 第23-24页 |
(三)认知情绪调节的灾难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第24页 |
(四)领悟社会支持与情绪表达冲突 | 第24-25页 |
(五)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情绪表达冲突问卷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 第26-36页 |
一、前言 | 第26页 |
二、对象与方法 | 第26-28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三)统计方法 | 第28页 |
三、结果 | 第28-33页 |
(一)效度检验 | 第28-33页 |
(二)信度检验 | 第33页 |
四、讨论 | 第33-36页 |
第四章 灾难化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大学生情绪表达冲突和主观幸福感中的作用 | 第36-57页 |
一、灾难化在情绪表达冲突与主观幸福感中的作用 | 第36页 |
二、领悟社会支持在情绪表达冲突与主观幸福感中的作用 | 第36-37页 |
三、当前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一)情绪表达冲突与主观幸福感 | 第37页 |
(二)情绪表达冲突与灾难化、领悟社会支持 | 第37-38页 |
(三)灾难化、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 | 第38页 |
(四)问题提出 | 第38-3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39页 |
(二)工具 | 第39-40页 |
(三)施测程序 | 第40页 |
(四)统计分析 | 第40页 |
五、结果 | 第40-52页 |
(一)共同方法偏差及正态性检验 | 第40-41页 |
(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41-45页 |
(三)各变量的的总体情况及其差异检验 | 第45-48页 |
(四)灾难化、领悟社会支持的双重中介效应分析 | 第48-52页 |
六、讨论与分析 | 第52-57页 |
(一)大学生情绪表达冲突的特点 | 第52页 |
(二)大学生灾难化的特点 | 第52-53页 |
(三)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特点 | 第53页 |
(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 第53-54页 |
(五)情绪表达冲突、灾难化、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54-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