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工程论文

黏土地基卸荷状态下负孔压产生机理及模型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4页
        1.2.1 上拔承载力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2 吸附力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3 速率影响第21-23页
        1.2.4 研究现存问题第23-2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 技术路线第25-28页
第2章 等向固结饱和黏土卸荷特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第28-40页
    2.1 三轴试验简介第28-30页
        2.1.1 试验仪器第28-29页
        2.1.2 土样参数第29页
        2.1.3 试验方案第29-30页
    2.2 固结压力对卸荷特性的影响第30-33页
        2.2.1 不同固结压力的卸荷应力路径第30-31页
        2.2.2 不同固结压力的卸荷应力–应变特性第31-32页
        2.2.3 不同固结压力的卸荷孔压发展第32-33页
    2.3 变形速率对卸荷特性的影响第33-36页
        2.3.1 不同卸荷速率的卸荷应力路径第33页
        2.3.2 不同卸荷速率的卸荷应力–应变特性第33-34页
        2.3.3 不同卸荷速率的卸荷孔压发展第34-36页
    2.4 试验分析第36-39页
        2.4.1 孔压发展规律第36-37页
        2.4.2 孔压系数第37-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等向固结饱和黏土卸荷特性机理研究第40-52页
    3.1 修正剑桥模型的孔压预测方法研究第40-43页
        3.1.1 超静孔压推导第40-42页
        3.1.2 超静孔压计算实现第42-43页
    3.2 孔压预测模型的验证第43-46页
        3.2.1 应力路径第43-45页
        3.2.2 孔压发展规律第45-46页
    3.3 卸荷状态下超静孔压变化机理第46-47页
    3.4 剑桥参数影响研究第47-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黏土地基中箱型基础上拔试验研究第52-80页
    4.1 箱型基础模型试验简介第52-55页
        4.1.1 模型试验设施及条件第52-53页
        4.1.2 土质参数第53-54页
        4.1.3 试验方案第54-55页
    4.2 摩阻力试验第55-56页
        4.2.1 摩擦系数试验设计第55页
        4.2.2 摩擦系数计算方法第55-56页
    4.3 固结应力对上拔试验的影响分析第56-68页
        4.3.1 安装与上拔试验过程第56-58页
        4.3.2 孔隙水应力发展规律第58-63页
        4.3.3 吸附力组成分析第63-65页
        4.3.4 卸荷情况下地基孔压分布规律及分析方法第65-68页
    4.4 卸荷速率对箱型基础上拔试验的影响研究第68-78页
        4.4.1 卸荷速率对接触面脱离位移的影响第68-72页
        4.4.2 卸荷速率对黏着力的影响第72-74页
        4.4.3 卸荷速率对上拔承载力的影响第74-76页
        4.4.4 卸荷速率归一化分析第76-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桶形基础负压下沉理论及上拔试验分析第80-98页
    5.1 带楔形底端吸力式桶形基础负压下沉计算理论研究第80-83页
    5.2 带楔形底端的桶形基础下沉试验第83-87页
        5.2.1 模型试验设计第83页
        5.2.2 桶形基础模型第83-84页
        5.2.3 土体条件第84-85页
        5.2.4 模型试验结果第85-86页
        5.2.5 土塞统计分析第86-87页
    5.3 带楔形底端的桶形基础负压下沉计算理论验证第87-89页
    5.4 修正剑桥模型(MCC)在桶形基础上拔试验中的应用第89-95页
        5.4.1 计算模型及MCC参数选取第89-90页
        5.4.2 上拔计算结果分析第90-93页
        5.4.3 速率影响在三轴试验及模型试验中的统一第93-95页
    5.5 本章小结第95-98页
第6章 移动式钻井船预制过程对高桩码头的影响分析第98-118页
    6.1 工程背景第98-101页
        6.1.1 码头设计方案第98-100页
        6.1.2 地质条件第100页
        6.1.3 荷载情况第100-101页
    6.2 桩靴贯入深度计算方法第101-104页
        6.2.1 Terzaghi地基承载力与Taylor土坡稳定方法第101-102页
        6.2.2 Hossain桩靴下沉及塌孔经验计算法第102-104页
    6.3 预制过程对边坡稳定的影响作用第104-108页
        6.3.1 桩靴贯入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第105-106页
        6.3.2 桩靴拔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第106-108页
    6.4 CEL法分析预制过程对舾装码头的影响第108-111页
        6.4.1 桩靴下沉过程第109-110页
        6.4.2 桩靴上拔过程第110-111页
    6.5 静力法分析桩靴拔出对舾装码头的影响第111-116页
        6.5.1 有限元计算模型第111-113页
        6.5.2 桩靴拔出计算结果第113-116页
    6.6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18-122页
    7.1 主要结论第118-119页
    7.2 创新点第119-121页
    7.3 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2页
附录A第132-136页
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珠江口盆地南缘陆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稳定性评价
下一篇:两相流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理论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