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珠江口盆地南缘陆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稳定性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前言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0-21页
    1.3 边坡稳定性分析现状第21-23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3-25页
第二章 海洋陆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第25-40页
    2.1 陆坡稳定性评价地质因素及指标第25-27页
    2.2 评价指标关系式的推导第27-33页
        2.2.1 海洋陆坡稳定性计算第28-32页
        2.2.2 海洋陆坡稳定程度评价预测第32-33页
    2.3 海洋陆坡稳定性分区方法第33-39页
        2.3.1 基于ArCGIS稳定性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第35-36页
        2.3.2 空间数据采集及稳定性分区步骤第36-39页
    2.4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珠江口盆地南缘陆坡沉积物特征第40-70页
    3.1 研究区位置第40-42页
    3.2 南海北部海底海流第42-43页
    3.3 地形地貌特征第43-47页
    3.4 南海珠江口盆地构造基础与海底沉积物特征第47-56页
        3.4.1 珠江口盆地南缘陆坡区域基底地层特征第47-48页
        3.4.2 南海北部海底沉积物特征第48-51页
        3.4.3 南海北部海洋土的纵向分布第51-56页
    3.5 珠江口盆地海洋土抗剪强度与触探数据相关性分析第56-68页
        3.5.1 海洋土抗剪强度与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的关系第57-59页
        3.5.2 海洋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随深度变化特征第59-62页
        3.5.3 海洋土体剪切强度与静力触探CPT数据的相关性第62-68页
    3.6 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珠江口盆地海底滑坡及地震活动特征第70-87页
    4.1 珠江口盆地海底滑坡分布及成因机制第70-76页
        4.1.1 南海珠江口盆地滑坡分带第70-74页
        4.1.2 滑坡形成时代及成因第74-76页
    4.2 南海北部新构造活动与地震烈度第76-85页
        4.2.1 新构造活动特征和活断层第76-77页
        4.2.2 主要断裂带分布特征第77-79页
        4.2.3 南海北部地震及烈度第79-85页
    4.3 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南海珠江口盆地陆坡稳定性评价第87-111页
    5.1 陆坡稳定性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单因素图层量化第87-90页
        5.1.1 海洋沉积物底质类型因素量化第89页
        5.1.2 海底地形、地貌因素量化第89-90页
        5.1.3 地震活动性量化第90页
    5.2 陆坡稳定性评价的一些假设第90-91页
    5.3 陆坡稳定性分析第91-107页
        5.3.1 引发陆坡不稳定的驱动力评估第91-94页
        5.3.2 陆坡地形坡度值第94-96页
        5.3.3 底质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指标第96-99页
        5.3.4 南海北部地震活动性第99-100页
        5.3.5 临界地震水平加速度第100-107页
    5.4 南海北部陆坡稳定性分区结果第107-109页
    5.5 小结第109-111页
第六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第111-114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第111-113页
    6.2 研究工作展望第113-114页
附录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弯道水流结构及其作用下的卵石运动研究
下一篇:黏土地基卸荷状态下负孔压产生机理及模型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