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法和教学组织论文

基于传播视角的有声教学语言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概念的界定及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11页
        (一)概念界定第9-11页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3页
        (一)研究思路第11-12页
        (二)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第13-15页
        (一)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研究创新第14-15页
第二章 有效教学语言的理论研究第15-23页
    一、理论基础第15-17页
        (一)信息传播理论第15-17页
        (二)建构主义理论第17页
    二、有声教学语言传播模式的构建第17-20页
        (一)有声教学语言传播模式构建的依据第18-19页
        (二)有声教学语言传播模式修订第19-20页
        (三)有声教学语言传播模式的特点第20页
    三、有声教学语言的传播机理第20-22页
    四、有效教学语言的本质第22-23页
第三章 有声教学语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3-29页
    一、评价指标的确立第23-26页
        (一)确立评价指标面临的基本问题第23-24页
        (二)初步确立评价指标第24-26页
        (三)评价指标的检验第26页
    二、维度的确立第26-28页
        (一)量表的编制第27页
        (二)数据收集第27页
        (三)结果分析第27-28页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28-29页
第四章 有声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分析及评价标准的确立第29-42页
    一、有声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分析第29-35页
        (一)数据收集和处理第29页
        (二)结果分析第29-35页
    二、有声教学语言评价标准的确立第35-42页
        (一)初步确立有声教学语言的评价标准第35-36页
        (二)依据有效教学语言的特征对评价标准进行修订第36-39页
        (三)依据有声教学语言的传播机理对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第39-41页
        (四)编制有声教学语言评价工具第41-42页
第五章 有声教学语言的实证分析——以启发性为例第42-46页
    一、IRF理论第42页
    二、对话结构要素分析第42-43页
    三、对话单元分析第43-44页
    四、对话模式层面分析第44-46页
第六章 研究结果及反思第46-48页
    一、研究结果第46-47页
        (一)理论研究第46页
        (二)实践研究第46-47页
    二、反思与展望第47-48页
        (一)研究不足第47页
        (二)后续研究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A 有声教学语言指标评价量表第50-51页
附录B 有声教学语言评价量表第51-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图像资源版权保护的数字水印技术研究
下一篇:论知识产权诉讼证据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