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刺糖多孢菌中两个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和应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8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脂肪酶的来源第13-14页
    1.3 脂肪酶催化的反应类型第14-16页
    1.4 微生物脂肪酶的结构第16-17页
    1.5 微生物脂肪酶的催化机理第17-19页
    1.6 嗜热脂肪酶简介第19-20页
    1.7 脂肪酶活力测定的方法第20-22页
    1.8 脂肪酶应用第22-25页
    1.9 微生物脂肪酶与生物柴油第25-27页
    1.10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7-28页
第二章 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8-44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9-36页
        2.2.1 供试菌株、载体及试剂第29页
        2.2.2 主要仪器第29-30页
        2.2.3 培养基与抗生素第30页
        2.2.4 引物与测序第30-31页
        2.2.5 常用溶液和缓冲液第31页
        2.2.6 刺糖多孢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1-32页
        2.2.7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第32-33页
        2.2.8 脂肪酶基因的PCR扩增第33-34页
        2.2.9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4页
        2.2.10 E.coli细胞感受态的制备第34-35页
        2.2.11 大肠杆菌的转化及转化子的筛选第35-3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6-42页
        2.3.1 刺糖多孢菌的培养第36页
        2.3.2 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36-40页
        2.3.3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0-42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42-44页
第三章 重组菌蛋白的表达第44-59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3.2.1 主要试剂与溶液第45页
        3.2.2 主要仪器第45-46页
        3.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6页
        3.2.4 蛋白的诱导表达第46页
        3.2.5 酶的纯化第46-47页
        3.2.6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47-48页
        3.2.7 pNPP法测定酶活第48-49页
        3.2.8 蛋白结构预测第4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9-57页
        3.3.1 蛋白表达第50-51页
        3.3.2 脂肪酶的纯化第51页
        3.3.3 蛋白的含量第51-52页
        3.3.4 脂肪酶的活力第52-53页
        3.3.5 蛋白结构第53-57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57-59页
第四章 刺糖多孢菌脂肪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第59-68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9-62页
        4.2.1 主要试剂第59-60页
        4.2.2 主要仪器第60页
        4.2.3 缓冲液的配制第60页
        4.2.4 温度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60-61页
        4.2.5 pH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61页
        4.2.6 金属离子和抑制剂等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61页
        4.2.7 有机溶剂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61页
        4.2.8 底物的碳链长度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61-6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2-67页
        4.3.1 温度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62-63页
        4.3.2 pH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63页
        4.3.3 金属离子和抑制剂等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63-65页
        4.3.4 有机溶剂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65-66页
        4.3.5 酶对不同碳链长度底物的催化活性第66-67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67-68页
第五章 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初步研究第68-72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8-70页
        5.2.1 主要试剂第69页
        5.2.2 主要仪器第69页
        5.2.3 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第69页
        5.2.4 生物柴油的气相色谱检测分析第69-70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0-71页
        5.3.1 生物柴油的合成第70页
        5.3.2 生物柴油气相色谱检测第70-71页
    5.4 小结讨论第71-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主要结论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暗纹东方鲀B细胞刺激因子(fBAFF)及γ-IFN诱导的溶酶体巯基还原酶(fGILT)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斑马鱼血液发育候选基因loc558117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