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32页 |
第1章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的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1.1 BAFF的分子结构 | 第11-12页 |
1.2 BAFF受体的表达分布及结构 | 第12-14页 |
1.3 BAFF诱导的信号转导 | 第14-15页 |
1.4 生物学功能 | 第15-17页 |
1.5 BAFF与疾病 | 第17-18页 |
1.6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 第18页 |
1.7 结论和展望 | 第18-20页 |
第2章 γ-干扰素诱导的溶酶体巯基还原酶(GILT) | 第20-22页 |
2.1 GILT的活性特征 | 第20页 |
2.2 GILT的表达分布 | 第20页 |
2.3 GILT与李斯特病相关 | 第20页 |
2.4 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第3章 暗纹东方鲍简介 | 第22-24页 |
3.1 河鲀鱼的分类及形态特征 | 第22页 |
3.2 河鲀鱼的习性及分布 | 第22-23页 |
3.3 河鲀鱼的养殖及病害防治 | 第23页 |
3.4 国内外对河鲀鱼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2页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32-62页 |
第4章 暗纹东方鲀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 | 第33-5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3-43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4.4 讨论 | 第52-53页 |
第5章 暗纹东方鲀γ-干扰素诱导的溶酶体巯基还原酶(GILT)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 第53-62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60页 |
5.4 讨论 | 第60-62页 |
总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