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债权出资的法律规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债权出资概述 | 第12-16页 |
1.1 债权出资的趋势与债权出资的概念 | 第12-14页 |
1.1.1 债权出资的趋势 | 第12-13页 |
1.1.2 债权出资的概念 | 第13-14页 |
1.2 债权出资的信用基础 | 第14-16页 |
1.2.1 公司资本和公司资产的区别 | 第14-15页 |
1.2.2 公司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 | 第15-16页 |
2 债权出资的理论分析 | 第16-24页 |
2.1 债权出资的适格性 | 第16-19页 |
2.2 两种债权出资类型的可行性 | 第19-22页 |
2.2.1 对公司债权出资的理论分析 | 第19-21页 |
2.2.2 对第三人债权出资的理论分析 | 第21-22页 |
2.3 债权出资的局限性 | 第22-24页 |
2.3.1 债权的不安全性 | 第22-23页 |
2.3.2 债权的随意性 | 第23页 |
2.3.3 债权的隐蔽性 | 第23-24页 |
3 域外债权出资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4-29页 |
3.1 域外债权出资的立法实践 | 第24-26页 |
3.1.1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立法实践 | 第24-25页 |
3.1.2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立法实践 | 第25-26页 |
3.2 域外债权出资立法评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6-29页 |
4 我国债权出资制度的法律完善 | 第29-38页 |
4.1 我国债权出资制度的实证分析 | 第29-33页 |
4.1.1 我国债权出资的立法演进 | 第29-32页 |
4.1.2 我国债权出资的司法实践 | 第32-33页 |
4.2 完善我国债权出资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3-38页 |
4.2.1 债权出资的审查制度 | 第34-35页 |
4.2.2 债权出资的评估制度 | 第35-36页 |
4.2.3 债权出资的担保制度 | 第36页 |
4.2.4 债权出资的比例限制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