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6-11页 |
致谢 | 第11-13页 |
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39页 |
1.1 植物磷信号调控网络 | 第19-33页 |
1.1.1 植物磷信号途径 | 第19-21页 |
1.1.2 植物磷信号分子 | 第21-27页 |
1.1.2.1 磷酸盐信号 | 第21-22页 |
1.1.2.2 microRNAs | 第22-25页 |
1.1.2.3 其他磷信号分子 | 第25-27页 |
1.1.3 植物磷信号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 | 第27-29页 |
1.1.4 植物磷信号调控网络模型 | 第29-33页 |
1.2 包含SPX结构域的蛋白功能 | 第33-38页 |
1.2.1 酵母中包含SPX结构域的蛋白功能 | 第33-36页 |
1.2.2 植物中包含SPX结构域的蛋白功能 | 第36-38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8-39页 |
第二章 OsSPX-MFS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 | 第39-52页 |
2.1 引言 | 第3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5页 |
2.2.1 OsSPX-MFS家族蛋白相似性和同一性分析 | 第39-40页 |
2.2.2 OsSPX-MFS家族基因结构分析 | 第40页 |
2.2.3 OsSPX-MFS家族跨膜结构域分析 | 第40页 |
2.2.4 GFP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42页 |
2.2.5 质粒的大量提取 | 第42-43页 |
2.2.6 基因枪轰击洋葱表皮观察GFP瞬时表达 | 第43-45页 |
2.2.6.1 微弹制备 | 第43页 |
2.2.6.2 DNA的包裹 | 第43-44页 |
2.2.6.3 PDS-1000/He型基因枪的操作 | 第44-45页 |
2.2.7 细胞器定位标记的选择 | 第4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2.3.1 水稻OsSPX-MFS家族蛋白结构的分析 | 第45-46页 |
2.3.2 水稻OsSPX-MFS家族基因结构的分析 | 第46页 |
2.3.3 水稻OsSPX-MFS家族蛋白跨膜结构域的分析 | 第46-47页 |
2.3.4 OsSPX-MFS家族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47-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OsSPX-MFS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2-65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2-60页 |
3.2.1 植物材料与生长条件 | 第52-54页 |
3.2.2 植物总RNA的提取、纯化与逆转录 | 第54-55页 |
3.2.3 定量PCR分析 | 第55页 |
3.2.4 载体构建 | 第55-56页 |
3.2.5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 | 第56-58页 |
3.2.5.1 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准备 | 第56页 |
3.2.5.2 农杆菌电击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6-57页 |
3.2.5.3 电击法转化农杆菌 | 第57页 |
3.2.5.4 农杆菌的培养 | 第57页 |
3.2.5.5 共培养和抗性愈伤组织的选择 | 第57-58页 |
3.2.5.6 抗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和生根 | 第58页 |
3.2.5.7 转基因苗的锻炼和移栽 | 第58页 |
3.2.6 GUS活性检测 | 第58-6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3.3.1 OsSPX-MFS基因的基本表达情况 | 第60页 |
3.3.2 OsSPX-MFS1基因的组织表达情况 | 第60-61页 |
3.3.3 OsSPX-MFS基因对磷饥饿的响应 | 第61-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OsSPX-MFS1基因在磷信号通路中的功能研究 | 第65-81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5-69页 |
4.2.1 osa-miR827启动子区域元件分析 | 第65-66页 |
4.2.2 RNA的提取,逆转录与qRT-PCR | 第66页 |
4.2.3 转基因材料与插入突变体 | 第66-67页 |
4.2.4 水稻生理实验条件 | 第67页 |
4.2.5 植物有效磷含量的测定 | 第67-6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9-78页 |
4.3.1 OsSPX-MFS1/2受到OsPHR2的调控 | 第69-71页 |
4.3.2 OsSPX-MFS1能够影响植物体内的磷重新移动 | 第71-76页 |
4.3.3 OsSPX-MFS1在磷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 第76-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五章 OsSPX-MFS家族的磷转运功能研究 | 第81-93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81-85页 |
5.2.1 酵母突变体菌株PAM2和EY917 | 第81-82页 |
5.2.2 酵母回复载体的构建 | 第82页 |
5.2.3 酵母培养基的配制 | 第82-84页 |
5.2.4 酵母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 | 第84页 |
5.2.5 PAM2生长曲线酵母回复实验 | 第84-85页 |
5.2.6 EY917平板转化酵母回复实验 | 第85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85-92页 |
5.3.1 酵母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85-86页 |
5.3.2 酵母PAM2菌株中OsSPX-MFS基因的磷转运功能研究 | 第86-90页 |
5.3.3 酵母EY917菌株中OsSPX-MFS基因的磷转运功能研究 | 第90-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结论、讨论与展望 | 第93-97页 |
6.1 结论 | 第93页 |
6.2 讨论 | 第93-95页 |
6.3 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