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6-13页
    1 群体感应第6-8页
        1.1 群体感应现象第6页
        1.2 自体诱导分子第6-8页
    2. 铜绿假单胞菌第8-10页
        2.1 铜绿假单胞菌与群体感应第8-10页
            (1) Lasl/LasR系统第9页
            (2) Rhll/RhIR系统第9-10页
            (3) QscR第10页
    3 群体感应抑制剂及其筛选第10-13页
        3.1 天然来源QSIs第11页
        3.2 人工合成QSIs第11-12页
        3.3 QSIs筛选方式第12-13页
第一部分 从天然细菌中筛选铜绿假单胞菌QSIs第13-23页
    材料与方法第13-17页
        2.1 材料第13-14页
            (1) 主要试剂第13页
            (2) 培养基第13页
            (3) 菌株第13页
            (4) 仪器第13-14页
        2.2 方法第14-17页
            (1) 菌株分离纯化第14页
            (2) 建立QSIs筛选方法第14-15页
            (3) 检测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15页
            (4) 检测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第15-16页
            (5) 16S rDNA对菌株进行鉴定第16-17页
    结果与分析第17-22页
        3.1 从土样中分离纯化待测菌株第17页
        3.2 QSIs筛选结果第17-18页
        3.3 菌株A2抽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PA01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18-19页
        3.4 菌株A2抽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效果第19-20页
        3.5 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第20-22页
    讨论第22-23页
第二部分 从人工合成化合物中筛选铜绿假单胞菌QSIs第23-37页
    材料与方法第23-29页
        2.1 材料第23-24页
            (1) 主要试剂第23页
            (2) 培养基和缓冲液第23页
            (3) 菌株第23-24页
            (4) 仪器第24页
        2.2 方法第24-29页
            (1) 化合物合成第24页
            (2) 抗胞外毒力因子活性检测第24-25页
            (3) Swarming Motility测定第25页
            (4) 生长曲线测定第25页
            (5) 表达谱芯片检测第25-27页
            (6)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芯片结果进行确证第27-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6页
        3.1 铜绿假单胞菌胞外毒力因子检测第29页
        3.2 C2对铜绿假单胞菌swarming运动能力的影响第29页
        3.3 C2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第29-33页
        3.4 C2对铜绿假单胞菌PA01转录水平的影响第33-35页
        3.5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第35-36页
    讨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市区城市河道中有毒蓝藻的检测、调查与生态修复研究
下一篇:蛋白激酶非活性构象的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