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区城市河道中有毒蓝藻的检测、调查与生态修复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5-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5-6页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6-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8-18页 |
2.1 有毒蓝藻及危害 | 第8-11页 |
2.1.1 蓝藻毒素 | 第8-10页 |
2.1.2 蓝藻水华 | 第10-11页 |
2.2 城市河道水体污染生态修复技术 | 第11-18页 |
2.2.1 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促生液技术 | 第12-13页 |
2.2.2 河道曝气技术 | 第13页 |
2.2.3 水生植物控制技术 | 第13-14页 |
2.2.4 人工浮床技术 | 第14页 |
2.2.5 生物操纵子技术 | 第14-15页 |
2.2.6 人工湿地技术 | 第15页 |
2.2.7 氧化塘技术 | 第15-16页 |
2.2.8 生物膜技术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3.1 研究地点 | 第18-21页 |
3.1.1 苏州市城市河道及其生态环境状况 | 第18-19页 |
3.1.2 苏州古城区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 第19-21页 |
3.1.3 苏州市城市河道治理工作概况 | 第21页 |
3.2 实验地点 | 第21-22页 |
3.3 测定方法 | 第22-24页 |
3.4 实验仪器与主要试剂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26-41页 |
4.1 试验区进行水质监测 | 第26-30页 |
4.2. 对实验区浮游植物调查研究 | 第30-36页 |
4.3 胁迫应激的生物标志物响应 | 第36-41页 |
4.3.1 胁迫应激与脂质代谢响应 | 第37-38页 |
4.3.2 胁迫应激与抗氧化性响应 | 第38-4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1-45页 |
5.1 结论 | 第41-42页 |
5.2 苏州古城区河道水污染的生态修复对策措施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