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对象及目的 | 第9-12页 |
1.2.1 城市肌理形态 | 第9-10页 |
1.2.2 粗糙度 | 第10-11页 |
1.2.3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8页 |
2.1 粗糙度的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2.1.1 城市空气污染 | 第14-15页 |
2.1.2 空气污染扩散与粗糙度的关系 | 第15-17页 |
2.2 粗糙度理论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2.2.1 粗糙度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2 粗糙度与城市形态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3 粗糙度的计算方法 | 第20-26页 |
2.3.1 粗糙度的气象观测估算法 | 第20-21页 |
2.3.2 粗糙度的形态参数计算法 | 第21-23页 |
2.3.3 基于计算机平台的粗糙度形态参数计算法 | 第23-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实验平台的建立 | 第28-38页 |
3.1 实验平台与算法程序介绍 | 第28-34页 |
3.1.1 Rhino-Grasshopper平台 | 第28页 |
3.1.2 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3.1.3 参数优化 | 第29-32页 |
3.1.4 算法程序 | 第32-34页 |
3.2 实验平台检验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实验区域的择定 | 第38-52页 |
4.1 切片范围和尺寸的确定 | 第38-40页 |
4.2 建筑单体体型变化分析 | 第40-44页 |
4.2.1 建筑高度 | 第40-42页 |
4.2.2 建筑基底面积 | 第42-44页 |
4.3 有效切片的筛选 | 第44-50页 |
4.3.1 根据建筑高度标准差筛选 | 第44-46页 |
4.3.2 根据建筑基底面积标准差筛选 | 第46-47页 |
4.3.3 综合筛选和分析 | 第47-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城市肌理形态与粗糙度的比较分析 | 第52-74页 |
5.1 城市肌理形态参数的计算与分析 | 第52-64页 |
5.1.1 平均建筑高度 | 第52-53页 |
5.1.2 建筑密度 | 第53-55页 |
5.1.3 容积率 | 第55-58页 |
5.1.4 迎风面密度 | 第58-60页 |
5.1.5 建筑体型系数 | 第60-62页 |
5.1.6 建筑分散度 | 第62-64页 |
5.2 粗糙度值的计算与分析 | 第64-67页 |
5.3 城市肌理形态参数与粗糙度关系分析 | 第67-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4-78页 |
6.1 研究要点总结 | 第74-76页 |
6.2 研究反思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84-88页 |
附录 | 第88-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