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关于EAP | 第8-12页 |
1.1.1 EAP的概念 | 第8页 |
1.1.2 中国EAP的发展起源 | 第8-9页 |
1.1.3 中国EAP的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1.4 中国EAP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4 论文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1.4.1 论文内容 | 第12-13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研究一 《EAP普及程度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14-21页 |
2.1 问卷的理论构想 | 第14页 |
2.2 编制原则的确定 | 第14-15页 |
2.3 编写与筛选试题 | 第15页 |
2.4 预测样本的选取与实施 | 第15页 |
2.5 预测的信效度分析 | 第15-19页 |
2.5.1 EAP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15-19页 |
2.5.2 EAP量表的信度检验 | 第19页 |
2.5.3 EAP量表的效度检验 | 第19页 |
2.6 问卷的正式施测 | 第19-20页 |
2.7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20-21页 |
2.7.1 同质性检验 | 第20页 |
2.7.2 EAP量表的信度检验 | 第20页 |
2.7.3 EAP问卷的效度检验 | 第20-21页 |
3 研究二 《EAP普及程度调查问卷》的实施 | 第21-32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1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3.3.1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3.3.2 测量工具 | 第22-23页 |
3.3.3 数据的统计处理 | 第23页 |
3.4 样本特征分布 | 第23-24页 |
3.6 人口学变量在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24-26页 |
3.6.1 性别在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24页 |
3.6.2 年龄、目前单位的工作年限在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24页 |
3.6.3 不同受教育程度员工的EAP差异性分析 | 第24-25页 |
3.6.4 不同职位等级的员工EAP差异分析 | 第25页 |
3.6.5 参加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在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25页 |
3.6.6 阅读心理学方面的刊物职位在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25-26页 |
3.7 企业属性在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26-31页 |
3.7.1 员工EAP认知程度差异在企业性质、企业投资方方面的差异分析 | 第26-27页 |
3.7.2 员工EAP使用程度差异在企业性质、企业投资方方面的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3.7.3 企业规模的EAP差异分析 | 第28页 |
3.7.4 企业成立年数的EAP差异分析 | 第28-29页 |
3.7.5 企业员工的EAP认知程度与企业在行业内的排名、企业薪酬排名及离职率的效应分析 | 第29-30页 |
3.7.6 企业员工的EAP使用程度与企业在行业内的排名、企业薪酬排名及离职率的效应分析 | 第30-31页 |
3.8 EAP普及程度与企业文化的相关关系 | 第31-32页 |
4 个别访谈 | 第32-34页 |
4.1 个别访谈的目的 | 第32页 |
4.2 被试样本选取 | 第32-34页 |
4.2.1 人口学变量方面 | 第32页 |
4.2.2 企业属性 | 第32-33页 |
4.2.3 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5 讨论与建议 | 第34-37页 |
5.1 讨论 | 第34-36页 |
5.2 建议 | 第36页 |
5.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36-37页 |
6 结论 | 第37-39页 |
6.1 企业人口学变量与企业性质研究结论 | 第37页 |
6.2 企业性质与EAP普及程度的研究结论 | 第37-38页 |
6.3 企业文化类型与EAP普及程度的研究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EAP普及程度调查问卷(部分)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