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汽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 第9-10页 |
1.2.1 OBD的发展及趋势 | 第9-10页 |
1.2.2 汽车故障诊断仪的趋势 | 第10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OBD-II 诊断系统中 CAN 总线协议 | 第12-20页 |
2.1 CAN 总线的概念及网络分层 | 第12页 |
2.2 CAN 总线物理层 | 第12-14页 |
2.3 CAN 总线数据链路层 | 第14-16页 |
2.3.1 数据帧 | 第14-15页 |
2.3.2 远程帧 | 第15-16页 |
2.3.3 错误帧 | 第16页 |
2.3.4 过载帧 | 第16页 |
2.4 CAN 总线在车载诊断系统 OBD 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OBD-II 诊断系统及汽车协议转换芯片 TL718 | 第20-36页 |
3.1 OBD-II 标准接口 | 第20-21页 |
3.2 OBD-II 故障码 | 第21-23页 |
3.3 OBD-II 标准通讯协议 | 第23-24页 |
3.4 OBD-II 汽车诊断系统中的诊断模式 | 第24-30页 |
3.5 汽车通信协议芯片 TL718 原理框图和引脚说明 | 第30-32页 |
3.6 汽车通信协议芯片 TL718 的命令 | 第32-35页 |
3.6.1 TL718的内部命令 | 第33-34页 |
3.6.2 TL718的OBD命令 | 第34-3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综合型汽车智能诊断仪的硬件设计 | 第36-48页 |
4.1 综合型汽车智能诊断仪的硬件总体 | 第36页 |
4.2 TL718 接口单元的硬件设计 | 第36-42页 |
4.2.1 12V转5V电源电路 | 第37-38页 |
4.2.2 OBD II接口 | 第38页 |
4.2.3 RS232接口 | 第38-39页 |
4.2.4 TL718接口 | 第39页 |
4.2.5 信号调理电路 | 第39-42页 |
4.3 嵌入式诊断平台 | 第42-47页 |
4.3.1 电源电路 | 第43-44页 |
4.3.2 复位电路 | 第44-45页 |
4.3.3 UART接口电路 | 第45页 |
4.3.4 LCD接口电路 | 第45-46页 |
4.3.5 SD卡接口电路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综合型汽车智能诊断仪的软件设计 | 第48-64页 |
5.1 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48-49页 |
5.2 构建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 | 第49-52页 |
5.2.1 安装VMware Tools | 第50-51页 |
5.2.2 设置共享目录 | 第51页 |
5.2.3 设置交叉编译环境 | 第51-52页 |
5.3 嵌入式 Linux 系统移植 | 第52-56页 |
5.3.1 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的移植 | 第52-54页 |
5.3.2 Linux内核的移植 | 第54-55页 |
5.3.3 构建Linux根文件系统 | 第55-56页 |
5.4 嵌入式系统设备驱动程序 | 第56-61页 |
5.4.1 Linux串口驱动的数据结构和API | 第57-58页 |
5.4.2 Linux串口驱动的设计 | 第58-61页 |
5.5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61-63页 |
5.5.1 获取与排放系统相关的动态诊断数据界面 | 第62页 |
5.5.2 获取与排放系统相关的诊断故障码界面 | 第62-63页 |
5.5.3 获取车辆信息界面 | 第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