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课题缘起 | 第7-8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8-10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4.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4.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查尔斯·摩尔建筑理论的形成 | 第14-22页 |
2.1 社会文化与建筑思想背景 | 第14-18页 |
2.1.1 从现代建筑到后现代建筑 | 第14-16页 |
2.1.2 后现代灰色派与白色派 | 第16-18页 |
2.2 思想理论形成影响因素 | 第18-22页 |
2.2.1 学业经历背景 | 第18-19页 |
2.2.2 大师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3 职业经历背景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查尔斯·摩尔的建筑思想 | 第22-37页 |
3.1 建筑量度论 | 第22-27页 |
3.1.1 建筑量度之建筑空间 | 第23-25页 |
3.1.2 建筑量度之形状 | 第25-26页 |
3.1.3 建筑量度之尺度 | 第26-27页 |
3.2 知觉与感情在建筑体验中的作用 | 第27-36页 |
3.2.1 身体是感知建筑的源头 | 第28-31页 |
3.2.2 感觉模型 | 第31-32页 |
3.2.3 身体与记忆 | 第32-33页 |
3.2.4 身体运动感知 | 第33-35页 |
3.2.5 建筑秩序元素 | 第35-36页 |
3.3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查尔斯·摩尔的场所空间与代表性实践分析 | 第37-59页 |
4.1 场所空间 | 第38-39页 |
4.2 空间组织元素 | 第39-45页 |
4.2.1 空间元素 | 第39-42页 |
4.2.2 光元素 | 第42页 |
4.2.3 中心元素 | 第42-44页 |
4.2.4 景观元素 | 第44-45页 |
4.3 机器秩序 | 第45-49页 |
4.3.1 机器领域 | 第45页 |
4.3.2 空间领域属性 | 第45-49页 |
4.4 梦想秩序 | 第49-55页 |
4.4.1 隐喻象征内涵 | 第50-52页 |
4.4.2 本体需求 | 第52-55页 |
4.5 场所空间设计实践 | 第55-58页 |
4.5.1 奥林达的摩尔自宅(Moore House,Orinda) | 第55-56页 |
4.5.2 海滨公寓 (Sea Ranch Condominium) | 第56-58页 |
4.6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查尔斯·摩尔建筑作品的形式特征 | 第59-70页 |
5.1 屋中之屋 | 第59-62页 |
5.2 舞台设计 | 第62-64页 |
5.3 拼贴与符号 | 第64-67页 |
5.4 文脉与形式 | 第67-69页 |
5.5 小结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发表论文说明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