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支盘桩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 第11-12页 |
1.3 支盘桩竖向承载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支盘单桩在竖向荷载下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普通群桩在竖向荷载下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3 支盘群桩在竖向荷载下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竖向荷载下桩的传力机理及有限元理论 | 第16-29页 |
2.1 等直径桩在竖向荷载下的传力机理 | 第16-18页 |
2.1.1 等直径桩的破坏模式 | 第16-17页 |
2.1.2 等直径桩的传力机理 | 第17-18页 |
2.2 支盘单桩在竖向荷载下的传力机理 | 第18-23页 |
2.2.1 支盘桩的传力机理 | 第18-19页 |
2.2.2 支盘桩桩身轴力公式推导 | 第19-21页 |
2.2.3 根据经验公式确定支盘单桩承载力 | 第21-23页 |
2.3 群桩在竖向荷载下的传力机理 | 第23-25页 |
2.3.1 普通群桩在竖向荷载下的传力机理 | 第23-24页 |
2.3.2 支盘群桩在竖向荷载下的传力机理 | 第24-25页 |
2.4 初始地应力平衡 | 第25页 |
2.5 接触处理 | 第25-26页 |
2.6 材料定义 | 第26-28页 |
2.7 单元定义 | 第28页 |
2.8 基本假定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工程实际检测与模拟对比 | 第29-39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9-30页 |
3.1.1 工程简介 | 第29页 |
3.1.2 地基土分层描述和土层物理力学特点 | 第29-30页 |
3.2 工程实际检测与数据整理 | 第30-33页 |
3.3 工程桩的有限元模拟 | 第33-38页 |
3.3.1 支盘单桩的有限元模拟 | 第33-35页 |
3.3.2 支盘群桩的有限元模拟 | 第35-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低承台支盘群桩的竖向传力分析 | 第39-59页 |
4.1 支盘单桩的数值模拟 | 第39-40页 |
4.1.1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4.1.2 支盘单桩的荷载沉降特性 | 第40页 |
4.2 低承台支盘群桩的整体分析 | 第40-44页 |
4.2.1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4.2.2 支盘群桩的荷载沉降特性 | 第41-43页 |
4.2.3 桩土荷载分配比例对比 | 第43页 |
4.2.4 承台下平均土压力对比 | 第43-44页 |
4.3 基桩受力分析 | 第44-54页 |
4.3.1 基桩桩身轴力及侧摩阻力分析 | 第44-46页 |
4.3.2 基桩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 第46-50页 |
4.3.3 基桩的荷载分配分析 | 第50-54页 |
4.4 地基土受力分析 | 第54-57页 |
4.4.1 低承台支盘群桩与等直径群桩桩间土受力对比 | 第54-55页 |
4.4.2 承力盘上下平面内土体竖向位移与土压力对比 | 第55-56页 |
4.4.3 不同桩距下桩间土压力与竖向位移对比 | 第56-57页 |
4.4.4 群桩的桩端土压力分析 | 第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高承台支盘群桩的竖向传力分析 | 第59-73页 |
5.1 高承台支盘群桩的整体分析 | 第59-61页 |
5.1.1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5.1.2 群桩的荷载沉降特性 | 第60-61页 |
5.2 基桩受力分析 | 第61-69页 |
5.2.1 基桩桩身轴力与侧摩阻力分析 | 第61-62页 |
5.2.2 基桩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 第62-64页 |
5.2.3 基桩的荷载分配分析 | 第64-69页 |
5.3 地基土受力分析 | 第69-72页 |
5.3.1 高承台支盘群桩的桩间土压力与竖向位移分析 | 第69-70页 |
5.3.2 高低承台支盘群桩的地基土受力对比 | 第70-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