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硒矿土壤中硒还原菌的多样性及硒抗性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录第4-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名词表(Abbreviaitons)第11-12页
1 前言第12-26页
    1.1 硒的化学性质与环境分布第12-13页
    1.2 硒对生命体的重要作用第13-15页
    1.3 微生物对硒的代谢作用第15-19页
        1.3.1 微生物对硒的转运及同化第15-16页
        1.3.2 微生物对硒的氧化第16页
        1.3.3 微生物对硒的甲基化第16-17页
        1.3.4 微生物对硒的还原第17-19页
    1.4 硒还原与铁硫簇的关系第19-24页
        1.4.1 铁硫蛋白的重要作用第19-20页
        1.4.2 铁硫簇的生物合成第20-22页
        1.4.3 IscR的调控作用第22-24页
            1.4.3.1 IscR对isc基因群的反馈抑制调节第22-23页
            1.4.3.2 IscR在氧化压力下的诱导激活作用第23-24页
            1.4.3.3 IscR对其它基因的调节第24页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4-26页
        1.5.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1.5.2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36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8页
        2.1.1 样品来源与采集第26页
        2.1.2 培养基及组分第26页
        2.1.3 试剂第26-27页
        2.1.4 菌株及质粒第27-28页
        2.1.5 引物及序列第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6页
        2.2.1 土壤硒含量的测定第28-29页
        2.2.2 硒还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第29-30页
        2.2.3 细菌亚硒酸盐最低抑制浓度(MIC)的测定第30页
        2.2.4 细菌亚硒酸盐还原效率的测定第30页
        2.2.5 Comamonas testosteroni S44扫描电镜照片的制备第30-31页
        2.2.6 Comamonas testosteroni S44细菌突变体的筛选第31-32页
        2.2.7 Comamonas testosteroni S44突变子插入位点的确定第32-33页
        2.2.8 Comamonas testosteroni S44突变子3-97、M106、U3的互补第33页
        2.2.9 Comamonas testosteroni S44、突变子3-97、M106及其互补株生长曲线和还原曲线的测定第33-34页
        2.2.10 Comamonas testosteroni S44,突变子3-97及其互补株细胞内谷胱甘肽(GSH)的测定第34页
        2.2.11 荧光定量RT-PCR第34-35页
        2.2.12 Comamonas testosteroni S44及突变子3-97、M106、U3对硒酸盐的MIC及还原效率初步检测第35-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6-50页
    3.1 富硒土壤中硒的含量第36页
    3.2 硒还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第36-37页
    3.3 硒还原细菌亚硒酸盐最低抑制浓度(MIC)第37-38页
    3.4 硒还原细菌亚硒酸盐还原效率第38-40页
    3.5 Comamonas testosteroni S44形态学特征第40页
    3.6 Comamonas testosteroni S44插入突变相关基因分析第40-41页
    3.7 iscR插入突变体具体分析第41-44页
    3.8 Comamonas testosteroni S44、突变子3-97、M106及互补株生长曲线和还原曲线的测定第44-47页
    3.9 Comamonas testosteroni S44,突变子3-97及互补株3-97R细胞内谷胱甘肽(GSH)的测定第47页
    3.10 Comamonas testosteroni S44及突变子3-97的荧光定量RT-PCR第47-48页
    3.11 iscR对硒酸盐的抗性及还原性的影响第48-50页
4 讨论第50-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平果原生铝土矿物源、沉积相及古地貌研究
下一篇:蜘蛛抱蛋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