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8-18页 |
1.1 杂交、多倍化和植物物种形成 | 第8-11页 |
1.1.1 由杂交引起的植物物种形成 | 第8-9页 |
1.1.2 由多倍化引起的植物物种形成 | 第9-10页 |
1.1.3 网状进化与系统发育不一致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法和案例 | 第11-14页 |
1.2.1 杂交与网状进化的鉴定与实例 | 第12-13页 |
1.2.2 古多倍体和基因组加倍事件的鉴定与实例 | 第13-14页 |
1.3 蜘蛛抱蛋属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第二章 基于叶绿体基因构建蜘蛛抱蛋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 | 第18-29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8-25页 |
2.2 研究结果 | 第25-27页 |
2.3 讨论 | 第27-29页 |
2.3.1 叶绿体基因进化速率的分析 | 第27页 |
2.3.2 蜘蛛抱蛋属与外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 | 第27-28页 |
2.3.3 蜘蛛抱蛋属的属下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核基因探讨蜘蛛抱蛋属植物的网状进化 | 第29-49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0-34页 |
3.2 研究结果 | 第34-44页 |
3.2.1 核糖体基因ITS | 第34-37页 |
3.2.2 核基因RLCKVII | 第37-38页 |
3.2.3 核基因MS | 第38-40页 |
3.2.4 核基因RPB2 | 第40-42页 |
3.2.5 核基因GLO-like | 第42-44页 |
3.3 讨论 | 第44-49页 |
3.3.1 蜘蛛抱蛋属植物不同核基因进化速率的分析 | 第44页 |
3.3.2 蜘蛛抱蛋属植物核基因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 | 第44-49页 |
3.3.2.1 蜘蛛抱蛋属ITS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 | 第45页 |
3.3.2.2 蜘蛛抱蛋属RLCKVII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 | 第45-46页 |
3.3.2.3 蜘蛛抱蛋属MS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 | 第46页 |
3.3.2.4 蜘蛛抱蛋属RPB2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 | 第46-48页 |
3.3.2.5 蜘蛛抱蛋属GLO-like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蜘蛛抱蛋属植物微卫星引物开发 | 第49-63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3页 |
4.2 研究结果 | 第53-56页 |
4.3 讨论 | 第56-63页 |
4.3.1 石山蜘蛛抱蛋花部转录组中SSR频率的分析 | 第56-57页 |
4.3.2 利用二代测序方法开发SSR引物 | 第57-58页 |
4.3.3 蜘蛛抱蛋植物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58-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或拟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