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生物燃料电池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1.1.2 生物燃料电池分类 | 第11页 |
1.2 酶生物燃料电池 | 第11-20页 |
1.2.1 酶生物燃料电池发展及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2.2 酶生物燃料电池分类 | 第12页 |
1.2.3 酶生物燃料电池中的酶 | 第12-14页 |
1.2.4 酶生物燃料电池中的电子转移中间体 | 第14-15页 |
1.2.5 酶和电子转移中间体的主要固定方法 | 第15-16页 |
1.2.6 酶和中间体固定化载体 | 第16-20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基于MCM-41/CNTs的酶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研究 | 第22-33页 |
2.1 前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3 实验所需溶液 | 第24页 |
2.2.4 电极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5 MCM-41材料表征及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2页 |
2.3.1 MCM-41材料表征 | 第25-27页 |
2.3.2 电极的电化学测试 | 第27-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新型非铂氧还原电催化剂研究 | 第33-42页 |
3.1 前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3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3.2.3 PANI-C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34-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1页 |
3.3.1 PANI-C的SEM形貌表征 | 第36-37页 |
3.3.2 线性扫描伏安法 | 第37页 |
3.3.3 催化剂的抗甲醇性能 | 第37-39页 |
3.3.4 催化氧还原的动力学性质 | 第39-41页 |
3.3.5 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测试 | 第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巯基环糊精功能化高岭土纳米管的酶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研究 | 第42-52页 |
4.1 前言 | 第42-4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43-4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4.2.3 实验所需溶液 | 第44页 |
4.2.4 电极的制备 | 第44-45页 |
4.2.5 材料表征及电极电化学测试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4.3.1 材料表征 | 第46-47页 |
4.3.2 电极的电化学测试 | 第47-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