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铜的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附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铜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 | 第13-14页 |
1.2 重金属污染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4-16页 |
1.2.1 化学沉淀法 | 第14页 |
1.2.2 膜分离法 | 第14-15页 |
1.2.3 电解法 | 第15页 |
1.2.4 离子交换法 | 第15页 |
1.2.5 气浮法 | 第15-16页 |
1.2.6 吸附法 | 第16页 |
1.3 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1.3.1 生物吸附剂的种类 | 第16-18页 |
1.3.2 生物吸附的作用机理 | 第18-20页 |
1.3.3 生物吸附剂的预处理及固定化 | 第20-23页 |
1.3.4 生物吸附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1.3.5 生物吸附剂的解吸 | 第25页 |
1.4 本课题采用原料、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5-28页 |
1.4.1 采用原料 | 第25-26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28-3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2.1.1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2.1.2 试验原料 | 第28页 |
2.1.3 试验药品 | 第28-2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9-33页 |
2.2.1 原材料的预处理 | 第29-30页 |
2.2.2 固定化生物吸附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3 分批吸附试验 | 第31-32页 |
2.2.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页 |
2.2.5 吸附-解吸试验 | 第32-33页 |
第3章 吸附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 | 第33-48页 |
3.1 pH 值对吸附的影响及影响机理 | 第33-34页 |
3.1.1 pH 值对吸附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2 pH 对吸附的影响机理 | 第34页 |
3.1.3 各吸附剂对铜的吸附量对比 | 第34页 |
3.2 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及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34-39页 |
3.2.1 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2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36-39页 |
3.3 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及动力学研究 | 第39-46页 |
3.3.1 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2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0-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吸附剂红外光谱分析及解析性能研究 | 第48-53页 |
4.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8-50页 |
4.1.1 固定化啤酒酵母菌红外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4.1.2 固定化柑橘皮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页 |
4.1.3 固定化啤酒酵母及柑橘皮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50页 |
4.2 吸附剂解吸再生性能研究 | 第50-51页 |
4.2.1 酸解吸的基本原理 | 第50页 |
4.2.2 吸附剂的吸附-解吸循环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附录 B 英文论文投稿证明 | 第64-65页 |
附录 C 硕士期间完成的与本研究相关的英文论文 | 第65-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