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霞湾港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污染特征及其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1.1 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第14-20页
        1.1.1 重金属定义第14页
        1.1.2 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第14-15页
        1.1.3 重金属的污染影响第15-16页
        1.1.4 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来源第16-17页
        1.1.5 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第17-18页
        1.1.6 霞湾港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第18-20页
    1.2 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方法第20-27页
        1.2.1 底泥重金属形态分析第20-21页
        1.2.2 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第21-22页
        1.2.3 底泥重金属污染处理处置方法第22-27页
    1.3 选题背景、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7-30页
        1.3.1 选题背景第27-28页
        1.3.2 研究思路第28页
        1.3.3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3.4 研究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2章 霞湾港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污染特征研究第30-46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实验目的第31页
    2.3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1-36页
        2.3.1 样品采集与制备第31-32页
        2.3.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2-33页
        2.3.3 主要特性参数及分析方法第33-36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45页
        2.4.1 霞湾港沿程底泥PH变化情况第36页
        2.4.2 霞湾港沿程底泥重金属总量分析第36-39页
        2.4.3 霞湾港沿程底泥重金属形态分析第39-41页
        2.4.4 霞湾港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第41-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霞湾港重金属污染底泥固化/稳定化研究第46-67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实验目的第47-48页
    3.3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8-53页
        3.3.1 实验材料第48页
        3.3.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8-49页
        3.3.3 主要特性参数及分析方法第49-51页
        3.3.4 实验设计第51-53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3-65页
        3.4.1 底泥的基本理化性质第53页
        3.4.2 底泥的浸出毒性第53页
        3.4.3 稳定剂(DTCR 和 Na2S)稳定底泥重金属效果比较第53-55页
        3.4.4 水泥单独固化/稳定化重金属底泥的效果第55-58页
        3.4.5 水泥、DTCR 联合稳定底泥重金属的效果第58-63页
        3.4.6 固化/稳定化机理分析第63-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结论第67-69页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目录第78-79页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目录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ASB对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合并处理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固定化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铜的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