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6-13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6-7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 1.3 研究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1-13页 |
| 第2章 现代汉语三类补语隐含句式的研究 | 第13-22页 |
| 2.1 对三类句子的句法结构分析 | 第13-16页 |
| 2.2 句末“的”的形式与性质 | 第16-18页 |
| 2.3 句尾补语标记“的”与其他句尾“的”用法对比 | 第18-22页 |
| 第3章 历史材料中的句末补语标记“的” | 第22-27页 |
| 3.1 “S+V+的(得)”补语句的来源和演变过程 | 第22-24页 |
| 3.2 “把+N+V+的(得)”补语句的来源和演变过程 | 第24-27页 |
| 第4章 方言材料中的句末补语标记“的” | 第27-38页 |
| 4.1 各地方言中的三类补语句 | 第27-36页 |
| 4.2 一个特殊的例外:义乌方言的述补结构标记“[(?)]” | 第36-38页 |
| 第5章 小结与余论 | 第38-44页 |
| 5.1 补语句补语隐含的动因 | 第38-39页 |
| 5.2 “的”作为句尾状语标记取代“得”是语言的类推作用 | 第39-42页 |
| 5.3 “得”与“的”分合问题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