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高铝粉煤灰非晶态氧化硅高值化利用基础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文献综述第14-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7页
        1.1.1 高铝粉煤灰的产生第14-15页
        1.1.2 高铝粉煤灰的化学组成第15-16页
        1.1.3 高铝粉煤灰的危害第16-17页
    1.2 高铝粉煤灰的利用第17-20页
        1.2.1 高铝粉煤灰主要利用途径第17-18页
        1.2.2 高铝粉煤灰中氧化铝提取技术研究进展第18-19页
        1.2.3 高铝粉煤灰硅铝协同利用研究进展第19页
        1.2.4 高铝粉煤灰伴生硅资源利用技术需求迫切第19-20页
    1.3 脱硅液的主要利用方式及研究现状第20-28页
        1.3.1 脱硅液制备白炭黑第20-23页
            1.3.1.1 白炭黑简介第20-22页
            1.3.1.2 脱硅液制备白炭黑研究进展第22-23页
        1.3.2 脱硅液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第23-25页
            1.3.2.1 气凝胶简介第23页
            1.3.2.2 脱硅液制备气凝胶研究进展第23-25页
        1.3.3 脱硅液制备硅酸钙系列材料第25-28页
            1.3.3.1 硅酸钙简介第25-26页
            1.3.3.2 脱硅液制备硅酸钙研究进展第26-28页
    1.4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内容第28-32页
        1.4.1 关键问题和研究思路第28-30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2 高碱体系中硅酸钙晶须制备研究第32-54页
    2.1 前言第32-33页
    2.2 实验部分第33-35页
        2.2.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33-34页
        2.2.2 实验方法第34页
        2.2.3 分析方法第34-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51页
        2.3.1 硅酸钙晶须形貌影响因素考察第35-43页
            2.3.1.1 钙硅比影响第35-37页
            2.3.1.2 碱含量影响第37-40页
            2.3.1.3 铝含量影响第40-41页
            2.3.1.4 反应时间影响第41-42页
            2.3.1.5 添加剂影响第42-43页
        2.3.2 硅酸钙晶须晶型影响因素考察第43-47页
        2.3.3 晶型与形貌关系第47-49页
        2.3.4 晶须形成机理分析第49-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4页
3 低碱量水合硅酸钙及硬硅钙石保温材料制备研究第54-78页
    3.1 前言第54-55页
    3.2 实验部分第55-57页
        3.2.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55-56页
        3.2.2 实验方法第56页
        3.2.3 分析方法第56-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76页
        3.3.1 硅转化率考察第58-59页
        3.3.2 C-S-H结构考察第59-64页
        3.3.3 C-S-H的形貌考察第64页
        3.3.4 C-S-H中Na~+的高效脱除第64-73页
            3.3.4.1 常规洗涤脱钠第64-68页
            3.3.4.2 钠赋存形式考察第68-70页
            3.3.4.3 离子交换脱钠第70-73页
        3.3.5 C-S-H水热制备硬硅钙石第73-76页
            3.3.5.1 脱钠后C-S-H制备硬硅钙石保温板第73-75页
            3.3.5.2 铝对于水热过程的影响第75-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78页
4 碳化法制备高比表面二氧化硅系列材料研究第78-100页
    4.1 前言第78-79页
    4.2 实验部分第79-82页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79-80页
        4.2.2 白炭黑制备方法第80-81页
        4.2.3 二氧化硅气凝胶制备方法第81-82页
        4.2.4 分析方法第8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2-98页
        4.3.1 白炭黑制备工艺研究第82-87页
            4.3.1.1 硅浓度的影响第83-84页
            4.3.1.2 搅拌速率的影响第84-85页
            4.3.1.3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85-87页
        4.3.2 二氧化硅气凝胶制备工艺研究第87-98页
            4.3.2.1 硅浓度影响第87-89页
            4.3.2.2 老化过程影响第89-92页
            4.3.2.3 表面改性考察第92-98页
    4.4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5 碳化残液苛化制备超细碳酸钙研究第100-116页
    5.1 前言第100-101页
    5.2 实验部分第101-103页
        5.2.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101页
        5.2.2 实验方法第101-102页
        5.2.3 分析方法第102-10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3-115页
        5.3.1 正交实验第103-107页
        5.3.2 工艺条件考察第107-112页
            5.3.2.1 钙浓度影响第107-109页
            5.3.2.2 加料时间影响第109-110页
            5.3.2.3 钙添加量影响第110-112页
        5.3.3 苛化过程分析第112-113页
        5.3.4 苛化过程形貌分析第113-115页
    5.4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6 苛化过程碳酸钙结晶动力学研究第116-134页
    6.1 前言第116-117页
    6.2 实验部分第117-120页
        6.2.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117-118页
        6.2.2 实验方法第118-120页
        6.2.3 分析方法第12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0-131页
        6.3.1 碳酸钙结晶过程第120-122页
        6.3.2 模型建立第122-124页
        6.3.3 相对过饱和度第124-126页
        6.3.4 粒数密度第126页
        6.3.5 结晶动力学参数第126-131页
            6.3.5.1 生长速率方程第126-128页
            6.3.5.2 成核速率方程第128-129页
            6.3.5.3 团聚因子方程第129-131页
    6.4 本章小结第131-134页
7 结论与建议第134-138页
    7.1 结论第134-135页
    7.2 创新点第135-136页
    7.3 建议第136-138页
符号表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0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巯—烯点击化学有机硅功能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芽孢杆菌遗传操作体系初建及工程菌株分子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