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钢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熔炼过程及操作论文

取样过程钢水中夹杂物的运动及析出行为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41页
    2.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概述第13-22页
        2.1.1 钢中夹杂物的分类第13-15页
        2.1.2 夹杂物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第15-18页
        2.1.3 钢液中夹杂物间的碰撞第18-19页
        2.1.4 夹杂物的生产控制技术研究第19-21页
        2.1.5 夹杂物的去除控制技术第21-22页
    2.2 冷却凝固过程中温度对夹杂物特性的影响第22-28页
        2.2.1 冷却速率对夹杂物特性的影响研究第22-25页
        2.2.2 凝固过程夹杂物特性变化研究第25-28页
    2.3 钢中硫化物及复合夹杂物的研究探索第28-39页
        2.3.1 硫化物夹杂的概述第28-30页
        2.3.2 硫化物夹杂凝固析出模型第30-32页
        2.3.3 影响MnS形态的主要因素第32-34页
        2.3.4 氧化物-硫化物复合夹杂物的形成机理第34-38页
        2.3.5 多相复合夹杂物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2.4 文献总结第39-41页
3 课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方法第41-44页
    3.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41页
    3.2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41-42页
    3.3 创新点第42-44页
4 钢中MnS以及MnS+Al_2O_3夹杂物凝固析出的热力学计算第44-57页
    4.1 凝固过程钢中MnS析出的热力学计算第44-51页
        4.1.1 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第44-48页
        4.1.2 MnS夹杂物经典热力学计算第48-51页
    4.2 凝固过程钢中MnS+Al_2O_3类复合夹杂物析出的热力学计算第51-55页
        4.2.1 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第52-54页
        4.2.2 经典热力学计算第54-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5 不同冷却方式对MnS夹杂物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第57-78页
    5.1 试验钢的冶炼第57-59页
    5.2 实验过程及方案设定第59-63页
        5.2.1 实验设备第59-61页
        5.2.2 实验方案第61-63页
        5.2.3 实验分析方法第63页
    5.3 冷却速率的计算模型第63-66页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6-73页
        5.4.1 不同冷却方式对MnS形貌影响分析第66-70页
        5.4.2 不同冷却方式对MnS分布影响分析第70-72页
        5.4.3 不同冷却方式对MnS尺寸分布的影响分析第72-73页
    5.5 MnS夹杂物的工业试验研究第73-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6 MnS+Al_2O_3复合夹杂物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第78-95页
    6.1 MnS+Al_2O_3复合夹杂物形成机理第78-79页
    6.2 MnS+Al_2O_3复合夹杂物包裹率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第79-93页
        6.2.1 实验过程及方案第80-81页
        6.2.2 Al含量对MnS+Al_2O_3复合夹杂物包裹率影响第81-84页
        6.2.3 S含量对MnS+Al_2O_3复合夹杂物包裹率影响第84-88页
        6.2.4 不同冷却方式对MnS+Al_2O_3复合夹杂物包裹率影响第88-93页
    6.3 本章小结第93-95页
7 取样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第95-119页
    7.1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95-99页
        7.1.1 基本假设第95-96页
        7.1.2 控制方程第96-99页
    7.2 夹杂物碰撞长大机理第99-101页
        7.2.1 夹杂物平衡方程第99-100页
        7.2.2 布朗碰撞机理第100页
        7.2.3 湍流碰撞机理第100页
        7.2.4 斯托克斯碰撞机理第100-101页
    7.3 计算区域、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及计算方法第101-103页
        7.3.1 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第101-102页
        7.3.2 初始与边界条件第102页
        7.3.3 计算方法第102页
        7.3.4 模拟方案第102-103页
    7.4 取样器内流场及温度场计算结果第103-114页
        7.4.1 取样器流场数值模拟结果第103-112页
        7.4.2 取样器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第112-114页
    7.5 取样器内夹杂物间碰撞长大数值模拟结果第114-117页
        7.5.1 夹杂物的初始分布第114-115页
        7.5.2 夹杂物碰撞长大数值模拟结果第115-117页
    7.6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8 不同尺寸取样器取样的工业试验第119-131页
    8.1 工业试验第119-122页
        8.1.1 不同尺寸取样器的设计第119-120页
        8.1.2 试验过程及样品处理第120-122页
    8.2 试验结果分析第122-130页
        8.2.1 不同尺寸吊桶样中氧硫复合夹杂物的类型及包裹率变化第122-126页
        8.2.2 不同尺寸吊桶样中夹杂物尺寸分布及数量变化第126-130页
    8.3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9 结论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1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41-14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霞珠葡萄中花色素双糖苷的鉴定及其合成机制研究
下一篇:微间隙焊缝磁光成像机理与位置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