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一、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述 | 第13-25页 |
第一节 惩罚性赔偿的历史演变 | 第13-16页 |
第二节 惩罚性赔偿的含义与特点 | 第16-20页 |
一、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的含义与特点 | 第16-17页 |
二、制定法中惩罚性赔偿的含义与特点 | 第17-20页 |
第三节 惩罚性赔偿的性质 | 第20-22页 |
第四节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的内容 | 第25-67页 |
第一节 古代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的内容 | 第25-39页 |
第二节 近现代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的内容 | 第39-67页 |
一、凉山彝族习惯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第39-61页 |
二、藏族习惯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第61-64页 |
三、其他一些民族习惯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第64-67页 |
第三章 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的成因分析 | 第67-79页 |
第一节 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形成的社会原因 | 第67-70页 |
第二节 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形成的经济原因 | 第70-74页 |
第三节 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形成的宗教信仰原因 | 第74-77页 |
第四节 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形成的其他原因 | 第77-79页 |
第四章 民族习惯法中的惩罚性赔偿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 | 第79-91页 |
第一节 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的积极意义 | 第79-84页 |
一、对于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 第79-82页 |
二、对于民族群众个人权利保护的积极意义 | 第82-84页 |
第二节 民族习惯法中的惩罚性赔偿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冲突 | 第84-91页 |
一、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在内容上与国家刑事法律之间的冲突 | 第84-88页 |
二、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在实践机制上与国家程序法之间的冲突 | 第88-91页 |
第五章 国家制定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第91-99页 |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第91-93页 |
一、立法背景 | 第91页 |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规定 | 第91-93页 |
第二节 《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第93-95页 |
一、立法背景 | 第93-94页 |
二、《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规定 | 第94-95页 |
第三节 《侵权责任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第95-99页 |
一、立法背景 | 第95-97页 |
二、《侵权责任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规定 | 第97-99页 |
第六章 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缺陷 | 第99-111页 |
第一节 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99-103页 |
一、我国现行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99-101页 |
二、对我国现行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的评价 | 第101-103页 |
第二节 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103-106页 |
一、我国现行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103-104页 |
二、对我国现行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条件的评价 | 第104-106页 |
第三节 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赔偿金计算模式 | 第106-111页 |
一、我国现行法上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模式 | 第106-107页 |
二、对我国现行法上惩罚性赔偿金计算模式的评价 | 第107-111页 |
第七章 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中惩罚性赔偿的调整与完善 | 第111-141页 |
第一节 民族习惯法中的惩罚性赔偿与国家制定法的协调 | 第111-120页 |
一、和睦共处——正视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对国家法的贡献和应有地位 | 第111-113页 |
二、求同存异——正视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与国家法价值理念上的差异与契合 | 第113-116页 |
三、多元并进——民族习惯法中惩罚性赔偿与国家法相融合的当代发展 | 第116-120页 |
第二节 制定法中惩罚性赔偿的完善 | 第120-141页 |
一、适用范围的完善 | 第120-128页 |
二、适用条件的完善 | 第128-134页 |
三、计算标准的完善 | 第134-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