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导论 | 第12-24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四、主要观点 | 第20-22页 |
五、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2-24页 |
第一章 民事习惯与法律的一般关系 | 第24-47页 |
第一节 习惯、习惯法与民事习惯 | 第24-29页 |
一、习惯 | 第24页 |
二、习惯法 | 第24-27页 |
三、民事习惯与民事习惯法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民事习惯与民事法律的一般关系 | 第29-36页 |
一、公序良俗——制定法对民事习惯的选择机制 | 第29-34页 |
二、源头活水——民事习惯对制定法的影响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清末民初民事立法司法中的民事习惯 | 第36-47页 |
一、清末民事立法中的民事习惯 | 第38-42页 |
二、民初民事立法司法中的民事习惯 | 第42-47页 |
第二章 民事习惯司法运用的合理性及其困境 | 第47-66页 |
第一节 民事习惯司法运用的合理性 | 第47-53页 |
第二节 民事习惯司法运用的合法性 | 第53-59页 |
一、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中的“习惯” | 第54-56页 |
二、现有相关规定的特点 | 第56-59页 |
第三节 民事习惯司法运用的理论困境 | 第59-66页 |
一、民事习惯自身的局限性 | 第60-62页 |
二、现有相关规定的性质 | 第62-66页 |
第三章 民事习惯的查明与识别 | 第66-96页 |
第一节 民事习惯的查明 | 第66-76页 |
一、作为查明对象的民事习惯 | 第67-70页 |
二、个案中的民事习惯查明 | 第70-74页 |
三、法院调研中的民事习惯查明 | 第74-76页 |
第二节 民事习惯的规范识别 | 第76-89页 |
一、民事习惯规范性的概念 | 第76-80页 |
二、民事习惯的规范识别——要素分析 | 第80-87页 |
三、民事习惯的规范识别——形式表达 | 第87-89页 |
第三节 民事习惯的效力识别 | 第89-96页 |
一、民事习惯效力识别的角度选择 | 第89-94页 |
二、民事习惯的效力识别标准 | 第94-96页 |
第四章 民事习惯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动 | 第96-129页 |
第一节 民事习惯与国家法的冲突 | 第96-108页 |
一、民事习惯与国家法冲突的一般问题 | 第96-98页 |
二、民事习惯与国家法的冲突形态 | 第98-105页 |
三、民事习惯与制定法冲突中各相关方的基本价值倾向 | 第105-108页 |
第二节 民事习惯司法运用的原则 | 第108-119页 |
一、民事习惯司法运用的原则 | 第108-113页 |
二、公序良俗——姜堰市人民法院民事习惯司法运用的再审视 | 第113-119页 |
第三节 民事习惯司法运用的方式 | 第119-129页 |
第五章 少数民族民事习惯司法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 第129-153页 |
第一节 历史上的“因俗而治” | 第129-133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民事习惯司法运用制度构想 | 第133-153页 |
一、少数民族民事习惯在民间调解中的运用 | 第133-137页 |
二、少数民族民事习惯在司法调解中的运用 | 第137-141页 |
三、少数民族民事习惯在法院审判中的运用 | 第141-148页 |
四、本节余论 | 第148-153页 |
全文结语 | 第153-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64-165页 |
后记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