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在浙江地区的地域性表达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必要性 | 第10-11页 |
1.1.1 全球化和多元化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1.2 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1.2.1 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1.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7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1.5.1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5.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现代建筑设计表达地域性的影响要素与途径 | 第20-30页 |
2.1 现代建筑设计表达地域性的影响要素 | 第20-24页 |
2.1.1 浙江概况 | 第20页 |
2.1.2 浙江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 | 第20-23页 |
2.1.3 浙江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要素 | 第23-24页 |
2.1.4 浙江地区的人文环境要素 | 第24页 |
2.2 案例的调研与问题思考 | 第24-26页 |
2.3 现代建筑设计表达地域性的可能性 | 第26-27页 |
2.4 现代建筑设计表达地域性的途径 | 第27-29页 |
2.4.1 建筑空间设计的途径 | 第27-28页 |
2.4.2 建筑形象设计的途径 | 第28页 |
2.4.3 建筑材料设计的途径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在浙江地区的地域性表达 | 第30-47页 |
3.1 设计原则 | 第30-31页 |
3.1.1 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 第30页 |
3.1.2 与人文环境相融合 | 第30-31页 |
3.2 建筑群体组合空间设计的地域性表达 | 第31-38页 |
3.2.1 带状(线状)的建筑布局 | 第31-36页 |
3.2.2 团状的建筑布局 | 第32-36页 |
3.2.3 自由式的建筑布局 | 第36-38页 |
3.3 建筑空间设计的地域性表达 | 第38-44页 |
3.3.1 建筑外部空间 | 第38-41页 |
3.3.2 建筑内部空间 | 第41-44页 |
3.4 平面空间设计的地域性表达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现代建筑形象设计在浙江地区的地域性表达 | 第47-57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47-48页 |
4.1.1 与自然环境相交流 | 第47-48页 |
4.1.2 与人文环境相对话 | 第48页 |
4.2 建筑外部形象设计的地域性表达 | 第48-53页 |
4.2.1 建筑形体语言的地域性表达 | 第48-52页 |
4.2.2 建筑色彩语言的地域性表达 | 第52-53页 |
4.3 建筑细部符号设计的地域性表达 | 第53-56页 |
4.3.1 符号体系的重构 | 第53-54页 |
4.3.2 符号的提炼与简化 | 第54-55页 |
4.3.3 符号的抽象与转译 | 第55-56页 |
4.4 小结 | 第56-57页 |
5 现代建筑的材料设计在浙江地区的地域性表达 | 第57-66页 |
5.1 设计原则 | 第57-58页 |
5.1.1 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 第57页 |
5.1.2 与人文环境相契合 | 第57-58页 |
5.2 传统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 | 第58-62页 |
5.2.1 传统建筑材料 | 第58-60页 |
5.2.2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第60-62页 |
5.3 现代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 | 第62-65页 |
5.3.1 现代建筑材料 | 第63-64页 |
5.3.2 在地域性表达上的应用 | 第64-65页 |
5.4 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