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9-10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6 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1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 第14页 |
2.1.3 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14-1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5-16页 |
2.2.2 钻石模型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17-22页 |
3.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3.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第四章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 第22-34页 |
4.1 生产要素 | 第22-25页 |
4.1.1 人力资源 | 第22-24页 |
4.1.2 基础设施 | 第24页 |
4.1.3 政府资金投入 | 第24-25页 |
4.2 国内市场需求状况 | 第25-27页 |
4.2.1 潜在消费者数量与经济能力 | 第25-26页 |
4.2.2 私人汽车保有量 | 第26-27页 |
4.3 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 | 第27-30页 |
4.3.1 驱动电机产业 | 第27-28页 |
4.3.2 储能产业 | 第28-29页 |
4.3.3 充电系统行业 | 第29-30页 |
4.4 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者 | 第30-31页 |
4.4.1 企业战略 | 第30页 |
4.4.2 同业竞争者 | 第30-31页 |
4.5 政府政策与机遇 | 第31-34页 |
4.5.1 产业政策 | 第31-32页 |
4.5.2 机遇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基于钻石模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34-52页 |
5.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38页 |
5.1.1 指标构建的原则 | 第34页 |
5.1.2 指标选取与说明 | 第34-37页 |
5.1.3 数据来源 | 第37页 |
5.1.4 熵值法基本原理和步骤 | 第37-38页 |
5.2 我国各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38-45页 |
5.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38-41页 |
5.2.2 熵值法确定权重 | 第41-42页 |
5.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5.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45-52页 |
5.3.1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45-46页 |
5.3.2 熵值法确定权重 | 第46-47页 |
5.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第六章 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第52-55页 |
6.1 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布局 | 第52页 |
6.2 加快技术创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 第52-53页 |
6.3 合理制定财税优惠政策,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 第53页 |
6.4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 第53-54页 |
6.5 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消费者认同度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7.1 结论 | 第55页 |
7.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