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汉字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第10页 |
2、义务教育学段语文教学把识字、写字列为主要任务之一 | 第10页 |
3、小学生错别字的形势严重,反映出了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4、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难题是进行调查研究的根本原因 | 第11页 |
(二)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第11-12页 |
1、理论价值 | 第11-12页 |
2、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 第12-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2、问卷、文本调查法 | 第13页 |
3、访谈法 | 第13-14页 |
一 重要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错别字 | 第14页 |
2、字理教学 | 第14-16页 |
二 对小学中年段学生错别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展示与初步分析 | 第16-23页 |
(一) 学生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16-21页 |
1、关于错别字事实的认识 | 第16-17页 |
2、对于错别字现象的态度 | 第17-18页 |
3、关于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态度 | 第18-21页 |
(二) 教师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三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一) 汉字本身具有复杂性的内在特点 | 第23页 |
(二) 学生的主观因素 | 第23-24页 |
1、此年段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原 | 第23-24页 |
2、心理定势因素 | 第24页 |
(三) 教材编排、社会等的客观因素 | 第24-25页 |
1、小学语文教材对于汉字的编排原则大致是由易到难的 | 第24-25页 |
2、媒体对学生识记汉字产生的负面导向 | 第25页 |
(四) 教师教学方式方面原因 | 第25-27页 |
1、不同年段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采用不同教学策略 | 第25-26页 |
2、教师价值取向出现的偏差 | 第26-27页 |
四 应对错别字现象的策略 | 第27-35页 |
(一) 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错别字的危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27-29页 |
1、转变思想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27-28页 |
2、复习巩固,加深记忆 | 第28页 |
3、让字典成为学习的好朋友 | 第28页 |
4、让课外阅读成为强化识字的重要阵地 | 第28-29页 |
(二)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兴趣 | 第29-30页 |
1、发挥名人效应,让学生树立写好字的信心 | 第29-30页 |
2、利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写字欲望 | 第30页 |
3、发挥教师的鼓励作用 | 第30页 |
(三) 采用灵活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提高识字写字效率 | 第30-35页 |
1、适时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 | 第30-32页 |
2、字族文识字教学法 | 第32-33页 |
3、倡导以“系统识字教学为主,分散识字为辅”的百花齐放式识字教学方式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