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活性氧的概述 | 第10-15页 |
1.1.1 活性氧的性质及生成方式 | 第10-12页 |
1.1.2 活性氧的危害 | 第12页 |
1.1.3 活性氧的清除 | 第12-13页 |
1.1.4 活性氧的检测 | 第13-15页 |
1.2 传感器的概述 | 第15-19页 |
1.2.1 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 | 第15-16页 |
1.2.2 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 第16页 |
1.2.3 超氧阴离子电化学传感器 | 第16-18页 |
1.2.4 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 | 第18-19页 |
1.3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1.3.1 碳纳米管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2 墨烯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3 金属纳米粒子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3.4 普鲁士蓝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3.5 聚合物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基于PB/PtNPs/MWCNTs复合材料的过氧化氢无酶型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4 电化学测量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2.3.1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27-30页 |
2.3.2 修饰电极对H_2O_2的电化学行为 | 第30-31页 |
2.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1-33页 |
2.3.4 修饰电极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33-34页 |
2.3.5 修饰电极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基于PtRuCu/ERGO复合材料的超氧阴离子无酶型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 第36-50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37-3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3.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8-39页 |
3.2.4 电化学测试 | 第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8页 |
3.3.1 修饰电极的形貌表征 | 第39页 |
3.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39-42页 |
3.3.3 不同修饰电极对超氧阴离子的电化学行为 | 第42-43页 |
3.3.4 PtRuCu/ERGO/GCE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43-44页 |
3.3.5 PtRuCu/ERGO/GCE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44-46页 |
3.3.6 修饰电极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46-47页 |
3.3.7 修饰电极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基于AuNPs/PEDOT-Fe(CN)_6~(4-)/MWCNTs/GCE的超氧阴离子无酶型电化学传感器 | 第50-68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4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51-5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4.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2-53页 |
4.2.4 电化学测试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6页 |
4.3.1 修饰电极的形貌表征 | 第54-55页 |
4.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55-57页 |
4.3.3 修饰电极对超氧阴离子的电化学行为 | 第57-59页 |
4.3.4 AuNPs/PEDOT-Fe(CN)_6~(4-)/MWCNTs/GCE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59-61页 |
4.3.5 AuNPs/PEDOT-Fe(CN)_6~(4-)/MWCNTs/GCE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61-64页 |
4.3.6 修饰电极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64-65页 |
4.3.7 修饰电极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