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聚合离子液体 | 第10-13页 |
1.2.1 聚合离子液体的分类及性质 | 第10-11页 |
1.2.2 聚离子液体合成的方法 | 第11-12页 |
1.2.3 聚合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酯化反应 | 第13-16页 |
1.3.1 杂多酸催化剂 | 第14页 |
1.3.2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第14-15页 |
1.3.3 分子筛催化剂 | 第15页 |
1.3.4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 第15页 |
1.3.5 离子液体催化剂 | 第15-16页 |
1.4 本论文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4.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粉末型聚咪唑类酸性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丁二酸二甲酯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8-21页 |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18-19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9页 |
2.2.3 实验过程 | 第19-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7页 |
2.3.1 不同聚合离子液体对合成丁二酸二甲酯的催化效果 | 第21页 |
2.3.2 P[Vim]CF_3SO_3催化剂红外谱图分析 | 第21-22页 |
2.3.3 P[Vim]CF_3SO_3催化剂扫描电镜分析 | 第22-23页 |
2.3.4 P[Vim]CF_3SO_3催化剂差热-热重分析 | 第23-24页 |
2.3.5 P[Vim]CF_3SO_3催化合成丁二酸二甲酯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4-25页 |
2.3.6 P[Vim]CF_3SO_3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 | 第25-26页 |
2.3.7 产品的分析 | 第26-27页 |
2.3.8 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比较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球形毫米级聚吡啶类酸性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催化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 第28-42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3.2.3 实验过程 | 第29-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3.3.1 PV-St-CF_3SO_3催化剂红外谱图分析 | 第31-32页 |
3.3.2 PV-St-CF_3SO_3催化剂差热-热重分析 | 第32页 |
3.3.3 PV-St-CF_3SO_3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2-33页 |
3.3.4 PV-St-CF_3SO_3催化剂形貌分析 | 第33-34页 |
3.3.5 PV-St-CF_3SO_3催化剂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34-37页 |
3.3.6 不同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比较 | 第37-38页 |
3.3.7 PV-St-CF_3SO_3催化合成MMA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8-40页 |
3.4 合成不同形状的PV-St-CF_3SO_3催化剂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酸性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 第42-52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4.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42页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2页 |
4.2.3 实验过程 | 第42-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4.3.1 PVP-St-HSO_4催化剂红外谱图分析 | 第44-45页 |
4.3.2 PVP-St-HSO_4催化剂差热-热重分析 | 第45-46页 |
4.3.3 PVP-St-HSO_4催化剂形貌及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 | 第46-47页 |
4.3.4 PVP-St-HSO_4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7-48页 |
4.3.5 PVP-St-HSO_4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8-49页 |
4.3.6 PVP-St-HSO_4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5章 负载型聚合酸性离子液体的制备及酯化反应 | 第52-60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5.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52-53页 |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3页 |
5.2.3 实验过程 | 第53-5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5.3.1 SiO_2负载型酸性聚合离子液体红外谱图分析 | 第54页 |
5.3.2 SiO_2负载型酸性聚合离子液体差热-热重分析 | 第54-55页 |
5.3.3 SiO_2负载型酸性聚合离子液体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5-56页 |
5.3.4 SiO_2负载型酸性聚合离子液体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 第56-57页 |
5.3.5 SiO_2负载型酸性聚合离子液体透射电镜分析 | 第57页 |
5.3.6 SiO_2负载型酸性聚合离子液体酯化反应 | 第57页 |
5.3.7 SiO_2负载型酸性聚合离子液体重复使用性能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