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多钨、钒氧簇羰基金属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2-30页
    1、多金属氧簇羰基金属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2-23页
        1.1 Keggin型阴离子羰基金属衍生物第12-17页
        1.2 Dawson型阴离子羰基金属衍生物第17-19页
        1.3 Linqvist型阴离子羰基金属衍生物第19-21页
        1.4 其他类型阴离子羰基金属衍生物第21-23页
    2、选题思路第23-25页
    3、试剂及测试条件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30页
第一部分 多钨氧簇羰基金属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第30-70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第一章 KH[(CH_3)_4N]_3[{Re(CO)_3}_4(μ_2-OH)(μ_3-O)(W_5O_(18))]·6H_2O的合成、结构及催化性质第32-44页
        1.1 实验部分第32-35页
            1.1.1 KH[(CH_3)_4N]_3[{Re(CO)_3}_4(μ_2-OH)(μ_3-O)(W_5O_(18))]·6H_2O (1)的合成及元素分析第32页
            1.1.2 晶体结构测定第32-35页
        1.2 结果与讨论第35-43页
            1.2.1 合成讨论第35页
            1.2.2 晶体结构第35-37页
            1.2.3 X-射线粉末衍射第37页
            1.2.4 红外分析第37-38页
            1.2.5 热重分析第38页
            1.2.6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38-39页
            1.2.7 循环伏安测试第39-40页
            1.2.8 催化活性研究第40-42页
            1.2.9 电喷雾质谱分析第42页
            1.2.10 结论与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第二章 Na_4H_2[{Re(CO)_3}_2{Re(CO)_3(H_2O)}_2(H_2W_8O_(30))]·19H_2O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第44-52页
        2.1 实验部分第44-46页
            2.1.1 Na_4H_2[{Re(CO)_3}_2{Re(CO)_3(H_2O)}_2(H_2W_8O_(30))]·19H_2O (2)的合成及元素分析第44-4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2.2.1 晶体结构第46-48页
            2.2.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48-49页
            2.2.3 红外分析第49页
            2.2.4 热重分析第49-50页
            2.2.5 紫外光谱分析第50页
            2.2.6 电喷雾质谱分析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第三章 基于[HBW_(11)O_(39)]~(8-)阴离子的羰基金属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第52-70页
        第一节 [(CH_3)_4N]H_(11)[{Mn(CO)_3}_2(H_2O)_2(W_2O_5)(HBW_(11)O_(39))_2]·45H_2O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第52-60页
            3.1.1 实验部分第52-55页
            3.1.2 结果与讨论第55-60页
        第二节 K_2H_2[(CH_3)_4N]_3[{Re(CO)_3}_2(μ-OH)(HBW_(11)O_(39))]·12H_2O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第60-68页
            3.2.1 实验部分第60-63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63-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第二部分 多钒氧簇羰基金属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第70-92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第一章 H_2[Mn(CO)_3(C_3H_3N_2)_3]_2[V_2O_7]·4H_2O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第74-82页
        1.1 实验部分第74-76页
            1.1.1 H_2[Mn(CO)_3(C_3H_3N_2)_3]_2[V_2O_7]·4H_2O (5)的合成及元素分析第74页
            1.1.2 晶体结构测定第74-76页
        1.2 结果与讨论第76-80页
            1.2.1 晶体结构第76-78页
            1.2.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78页
            1.2.3 红外分析第78-79页
            1.2.4 热重分析第79页
            1.2.5 紫外光谱分析第79-80页
            1.2.6 催化活性研究第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二章 [Mn(CO)_3(C_3H_3N_2)_3]_6[V_(10)O_(28)]·3H_2O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第82-92页
        2.1 实验部分第82-84页
            2.1.1 [Mn(CO)_3(C_3H_3N_2)_3]_6[V_(10)O_(28)]·3H_2O (6)的合成及元素分析第82页
            2.1.2 晶体结构测定第82-8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84-89页
            2.2.1 合成讨论第84-85页
            2.2.2 晶体结构第85-86页
            2.2.3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86-87页
            2.2.4 红外分析第87页
            2.2.5 热重分析第87-88页
            2.2.6 紫外光谱分析第88页
            2.2.7 催化性质研究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附录 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第94-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萘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和与DNA、BSA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下一篇:超氧阴离子及过氧化氢无酶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