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4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小分子抗肿瘤药物 | 第14-17页 |
1.2.1 阿霉素 | 第14-15页 |
1.2.2 喜树碱 | 第15页 |
1.2.3 紫杉醇 | 第15-16页 |
1.2.4 干扰RNA药物 | 第16-17页 |
1.3 聚合物抗肿瘤药物载体 | 第17-24页 |
1.3.1 聚合物靶向给药系统 | 第17-24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4页 |
第二章 pH双重响应的靶向高分子抗肿瘤载药胶束的制备及表征 | 第34-58页 |
2.1 引言 | 第34-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43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2.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6-37页 |
2.2.3 试验方法 | 第37-4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2.3.1 功能化缩醛单体(TTMA)的~1H NMR谱图分析 | 第43-44页 |
2.3.2 聚合物的~1H NMR谱图分析 | 第44-46页 |
2.3.3 聚合物胶束形貌表征 | 第46页 |
2.3.4 聚合物胶束水解性能研究 | 第46-47页 |
2.3.5 聚合物胶束水解粒径变化 | 第47-48页 |
2.3.6 体外控制释放阿霉素 | 第48-49页 |
2.3.7 细胞毒性和细胞成像 | 第49-50页 |
2.4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第三章 具有pH和还原双重响应性叶酸靶向的抗肿瘤药物载体纳米胶束 | 第58-81页 |
3.1 引言 | 第58-5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9-66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59-60页 |
3.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60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60-6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6页 |
3.3.1 二硫功能化单体核磁谱图 | 第66-69页 |
3.3.2 合成嵌段聚合物 | 第69-70页 |
3.3.3 胶束的制备和表征 | 第70-71页 |
3.3.4 聚合物胶束pH和还原引发的降解 | 第71-72页 |
3.3.5 粒径变化 | 第72-73页 |
3.3.6 体外控制释放阿霉素 | 第73-74页 |
3.3.7 细胞毒性和成像 | 第74-76页 |
3.4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第四章 叶酸靶向的酸响应性高分子抗肿瘤药物载体纳米微胶束 | 第81-100页 |
4.1 引言 | 第81-8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2-88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82-83页 |
4.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83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83-8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8-95页 |
4.3.1 HBA-TMOBA缩醛单体核磁谱图 | 第88-90页 |
4.3.2 嵌段聚合物核磁谱图 | 第90-91页 |
4.3.3 胶束的制备和表征 | 第91-92页 |
4.3.4 聚合物胶束pH和还原引发的降解 | 第92-93页 |
4.3.5 粒径变化 | 第93页 |
4.3.6 体外控制释放阿霉素 | 第93-95页 |
4.3.7 细胞毒性 | 第95页 |
4.4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