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9页 |
(二) 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9-12页 |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13页 |
1. 百年来中学历史课标中教法的发展沿革(1902-2011年) | 第13-16页 |
1.1 中学历史教法近代化的开端(1902-1911年) | 第13页 |
1.2 中学历史教法近代化的初步发展(1912-1949年) | 第13-14页 |
1.3 中学历史教法现代化的曲折发展(1949-2000年) | 第14-15页 |
1.4 中学历史教法现代化的飞跃(2001年至今) | 第15-16页 |
2. 清末时期的中学历史教法 | 第16-18页 |
2.1 清末时期中学历史教法的内容 | 第16-17页 |
2.2 清末中学历史教法的特点 | 第17-18页 |
3. 民国时期的中学历史教法(1912-1949年) | 第18-26页 |
3.1 民初和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学历史教法的内容和特点 | 第18-21页 |
3.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学历史教法的内容和特点 | 第21-26页 |
3.2.1 1927年到1937年间中学历史教法的内容和特点 | 第21-23页 |
3.2.2 1937年到1949年中学历史教法的内容和特点 | 第23-26页 |
4. 建国以来的中学历史教法 | 第26-42页 |
4.1 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学历史教法的内容和特点 | 第26-30页 |
4.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中学历史教法 | 第30-36页 |
4.3 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法的内容和特点 | 第36-42页 |
5. 百年课标(大纲)中中学历史教法的评价与反思 | 第42-49页 |
5.1 中学历史教法的评价 | 第42-46页 |
5.1.1 中学历史教法的优点 | 第42-44页 |
5.1.2 中学历史教法的不足 | 第44-46页 |
5.2 百年来中学历史教法对当下教学的启示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