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儒家慈善思想的历史考察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鉴益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4页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第8-9页
    (二)文献研究综述第9-12页
    (三)相关概念界定第12-14页
一、儒家慈善思想的历史流变与基本内涵:基于对儒家经典文献的解读第14-24页
    (一)历史流变第14-21页
        1.先秦:儒家慈善思想的奠基第14-17页
        2.汉唐:儒家慈善思想的发展第17-19页
        3.宋明:儒家慈善思想的成熟第19-21页
    (二)基本内涵第21-24页
        1.仁爱:儒家慈善思想的核心第21-22页
        2.民本:儒家慈善思想的根本第22页
        3.均平:儒家慈善思想的目标第22-24页
二、儒家慈善思想的历史功效:基于对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考察第24-33页
    (一)国家层面:主导了国家慈善制度的确立与施行第24-29页
        1.赈济制度的确立与施行第24-25页
        2.仓储储备制度的确立与施行第25-27页
        3.尊老养老及特殊群体救助制度的确立与施行第27-29页
    (二)社会层面:诱致了社会慈善行为的兴起与延续第29-33页
        1.宗族慈善的兴起与延续第30-31页
        2.其他特殊群体救助的兴起与延续第31-33页
三、儒家慈善思想的现实鉴益:基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第33-41页
    (一)儒家慈善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价值第33-36页
        1.以“仁爱”作为前提和关键,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第33-34页
        2.以“民本”作为核心价值取向,有利于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第34-35页
        3.以“均平”作为重要价值追求,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第35-36页
    (二)儒家慈善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第36-41页
        1.提高教职员工对儒家慈善思想的认知水平第36-37页
        2.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儒家慈善思想教育第37-38页
        3.强化社会舆论环境的感召教育作用第38-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文章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体育教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网络环境的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