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1.1 水牛概况 | 第11页 |
1.2 中国水牛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3 染色体核型介绍 | 第12-14页 |
1.3.1 染色体核型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1.3.2 杂交水牛的染色体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杂交水牛繁殖性能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5 杂交水牛的泌乳性能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6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5-16页 |
1.6.1 PCR-RFLP技术 | 第15-16页 |
1.7 所验证的基因功能介绍 | 第16-17页 |
1.7.1 ACTA1的介绍 | 第16页 |
1.7.2 RBP3的介绍 | 第16-17页 |
1.8 体尺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3.1.1 样本的采集 | 第19-20页 |
3.1.2 主要设备仪器 | 第20-21页 |
3.1.3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1页 |
3.2 主要试剂 | 第21-23页 |
3.2.1 淋巴细胞培养以及染色体滴片所需试剂 | 第21-22页 |
3.2.2 DNA提取所需试剂 | 第22-23页 |
3.2.3 凝胶电泳所需试剂 | 第2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3.3.1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滴片 | 第23-24页 |
3.3.2 水牛淋巴细胞培养改良实验 | 第24-25页 |
3.3.3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5-26页 |
3.3.4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6-27页 |
3.4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 第27-28页 |
3.4.1 引物设计 | 第27页 |
3.4.2 PCR反应条件和体系 | 第27-28页 |
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8-40页 |
4.1 杂交奶水牛的核型分析优化 | 第28-31页 |
4.1.1 低渗时间对核型分析的影响 | 第28-29页 |
4.1.2 离心的转速对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影响 | 第29页 |
4.1.3 不同水牛染色体核型的特点 | 第29-30页 |
4.1.4 肝素添加的量对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影响 | 第30-31页 |
4.2 不同核型水牛的繁殖性能 ,泌乳性能分析 | 第31-33页 |
4.3 相关基因的PCR-RFLP的结果 | 第33-39页 |
4.3.1 ACTA1-4 引物的PCR扩增结果和酶切结果 | 第33-35页 |
4.3.2 RBP3-2 引物的扩增结果和酶切结果 | 第35-36页 |
4.3.3 RBP3-4+引物扩增结果和酶切结果 | 第36-38页 |
4.3.4 ACTA1-4、RBP3-2、RBP3-4+的酶切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4.4 体尺测量结果 | 第39-40页 |
5 讨论 | 第40-43页 |
5.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的分析 | 第40页 |
5.2 实验结果的讨论 | 第40-43页 |
5.2.1 关于杂交水牛的核型分析方法学 | 第40-41页 |
5.2.2 关于染色体数目与繁殖泌乳性能的关系结果讨论 | 第41-42页 |
5.2.3 相关分子标记的结果讨论 | 第42页 |
5.2.4 关于染色体数目与体尺的关系结果讨论 | 第42-43页 |
6 主要结果 | 第43-44页 |
7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件 | 第53-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