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防屈曲支撑的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地震作用下桥墩的主要破坏形式 | 第8-9页 |
1.1.2 不同结构形式的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 第9-10页 |
1.1.3 桥墩减隔震技术 | 第10-11页 |
1.2 防屈曲支撑在结构抗震中的研究与应用 | 第11-16页 |
1.2.1 防屈曲支撑及其发展 | 第11-12页 |
1.2.2 防屈曲支撑在建筑抗震中的研究与应用 | 第12-14页 |
1.2.3 防屈曲支撑在桥梁抗震中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3.1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设置防屈曲支撑的双柱式桥墩抗震能力分析 | 第18-41页 |
2.1 双柱式桥墩弹塑性模型 | 第18-20页 |
2.2 防屈曲支撑的本构与设置方式 | 第20-24页 |
2.2.1 防屈曲支撑本构 | 第20-21页 |
2.2.2 防屈曲支撑设计承载力 | 第21页 |
2.2.3 防屈曲支撑布置方案 | 第21-24页 |
2.3 设置防屈曲支撑的双柱式桥墩弹塑性模型 | 第24页 |
2.4 Pushover分析方法基本原理与步骤 | 第24-26页 |
2.4.1 Pushover分析方法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2.4.2 分析步骤 | 第25页 |
2.4.3 横向水平荷载分布模式选择 | 第25-26页 |
2.5 设置防屈曲支撑的双柱式桥墩抗震能力分析 | 第26-37页 |
2.5.1 抗震能力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2.5.2 不同增强方式对桥墩抗震能力的影响对比 | 第28-37页 |
2.6 不同增强方式对基础抗震能力的影响对比 | 第37-4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不同防屈曲支撑布置方案的双柱式桥墩时程分析 | 第41-52页 |
3.1 地震波选取 | 第41-48页 |
3.1.1 峰值调整 | 第42页 |
3.1.2 频谱特性 | 第42-43页 |
3.1.3 地震动持时 | 第43-44页 |
3.1.4 地震波数量 | 第44-48页 |
3.2 动力响应指标 | 第48-49页 |
3.3 设置防屈曲支撑的双柱式桥墩地震需求 | 第49-51页 |
3.3.1 墩顶位移峰值 | 第49-50页 |
3.3.2 墩底剪力峰值 | 第50-51页 |
3.3.3 墩底弯矩峰值 | 第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设置防屈曲支撑的双柱式桥墩综合抗震性能分析 | 第52-58页 |
4.1 能力需求比定义与计算方法 | 第52页 |
4.2 设置防屈曲支撑的双柱式桥墩弯矩能力需求比 | 第52-54页 |
4.2.1 桥墩弯矩能力需求比 | 第53页 |
4.2.2 结果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4.3 合理的防屈曲支撑布置 | 第54-58页 |
4.3.1 不同模型能力需求比 | 第55页 |
4.3.2 不同模型曲率延性 | 第55-56页 |
4.3.3 综合抗震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58页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